江大附院重症医学科护士长赵燕燕: 将荣誉化为更好服务患者的担当和使命

今日镇江讯  1月27日,赵燕燕随首批江苏省支援湖北医疗队成员抵达武汉,截至3月9日,她已经在抗击疫情的前线奋战了43天。战“疫”的日子里,她不仅是新冠肺炎重症患者的守护者,也是医护人员的防护管家。

赵燕燕是江大附院重症医学科护士长、副主任护师。在武汉市江夏区第一人民医院,她担任的是护士人数最多的发热重症病区江苏队护士长,与另外两名江夏区的护士长一起,管理着这支由江苏医疗队成员、江夏区第一人民医院多个临床科室护理人员组建而成的护理团队。

“控制院感是重中之重,科学有效的医院感染管理是保护患者和医务人员安全的前提。”对于院感工作,有着22年临床工作经验的赵燕燕如数家珍,一项项流程了然于心。

刚到病区,赵燕燕就迅速行动起来,不仅对科室内来自江苏各地的19名护士进行院感培训,还针对发热重症病房的各个防护环节列出整改措施,次日再紧锣密鼓地落实各项院感措施。在赵燕燕的指导和团队的共同努力下,病区先后建立完善了消毒班工作流程、心跳呼吸骤停应急预案、院感工作质量标准、病人每日记账单、病情交接单、每日医护群内病情交接制度,并且完成了三区两通道的设置。这为医护人员全面了解病人状况,实施精准医疗与护理创造了条件。

在发热重症病区,护士每天都要对所有患者进行包括肺部精准评估、呼吸道管理等在内的2次综合性评估,并根据病情变化,随时调整治疗方案。一位75岁的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患者,在监护过程中被发现密闭式吸痰管不能有效吸引排出痰液,血氧饱和度一度下降至82%。“有1%的希望,就要用100%的力气救治!”关键时刻,赵燕燕不顾暴露风险,采用开放式气道吸引,将一块约4毫米的灰白色粘痰吸引出,在大家的配合下,患者缺氧状况明显好转,气道峰压力下降,血氧饱和度升至95%,这一关,终于闯过了!

工作中,除了这样惊险的抢救,更多的还有对团队成员默契度的考验。

国家卫健委近日发布的《新冠肺炎重型、危重型患者护理规范》中,将机械通气护理规范纳入其中,用以指导重症患者的临床护理。不过,面对身上插满呼吸机管道、人工气道、引流管等各种管道的患者,要想将其翻身变成俯卧位,对医护人员的技能要求很高:不仅要有“一膀子力气”,还要保护管路不受挤压、拉扯。在隔离病区,防护服、护目镜、面屏、手套等“装备”,都是保护医护人员安全的基本保障,但同时也加大了给患者翻身的难度,在视觉、触觉双双“失灵”的情况下,每次操作,几乎全凭经验和默契来完成。

“每为一名患者翻身,就要花费好几分钟。”赵燕燕说,这还是在5名医护一起上,互相配合着的前提下,很不容易。

这样默契的配合,并非朝夕练成。在赵燕燕来到武汉的一个多月里,她因过硬的专业技能、丰富的管理经验,成为了整个团队的主心骨。而在一次次的悉心护理、一次次惊心动魄的抢救中,其所率团队成员的配合越发默契,并已形成科学有序的救治机制。

对赵燕燕来说,最开心的消息就是有患者出院,“就在前一段时间,又有一批病情好转的重症患者转进了普通病房”。采访中,赵燕燕还分享了一个好消息:2月28日,他们整建制接管了27病区呼吸科,这也意味着,江夏区第一人民医院符合出院标准的患者越来越多,赵燕燕他们的照护重心,也从重症患者转为普通患者。

在这场战“疫”中,赵燕燕用责任与担当,践行着20多年前的那句铮铮誓言:“我决心竭尽全力除人类之病痛,助健康之完美,维护医术的圣洁和荣誉,救死扶伤,不辞艰辛,执着追求,为祖国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和人类身心健康奋斗终生。健康所系,性命相托……”

对于近日成为镇江唯一获“全国卫生健康系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先进个人”、“江苏省三八红旗手”、“第四批江苏最美医务工作者”三大殊荣的护士,赵燕燕不止一次表示:“这其实不是针对我个人的,是属于整个团队的荣誉。”在赵燕燕看来,这份荣誉,鼓励着她和医疗队的兄弟姐妹们继续牢记职责使命,主动担当作为,为打赢抗击疫情阻击战贡献自己的力量:“我们要将荣誉内化为担当和使命,更好地服务患者,帮助他们早日出院,早日与家人团聚。”(羊城 孙卉 杨泠)

编辑:陆绮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