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江名人:国学骄子胡昌度

胡昌度(1920年11月18日 – ),生于江苏镇江,原名胡邦宪,爱国华侨,教育家。任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终生教授,执教比较教育学。

胡昌度早年曾在镇江家塾学习,抗战前在上海读书,打下国学底子。七七事变日寇侵华,胡氏举家从镇江逃难到重庆。1938年夏天,胡昌度本应升高三,战乱之中学籍资料极其混乱,难以查询。这时,一位同学不知从哪儿弄来两张安徽某中学的空白毕业文凭,胡昌度怕填写实名被查出,就把胡邦宪改名为“胡昌度”,籍贯填写变为“安徽休宁”,这个假名沿用至终生。

胡昌度后考入内迁重庆的复旦大学外文系,在此攻读英国文学。录取后第一堂课,教授问:“谁是胡昌度?”答曰:“是我。”教授又问:“你知道为什么录取你吗?因为你在作文中用了parsimony(节俭)。”在学期间成绩优秀,在全校中英文会考中得第一名,上台领中文奖后,欲跟别的同学退下,校长说:“这位胡同学等一下”,随即宣布胡昌度获英文会考第一。从复旦大学毕业后,胡昌度从军抗日,赴印度、缅甸为盟军翻译。抗战胜利后,被外交部派驻日本,任中华民国驻日本军事代表团一等英文秘书,曾参与远东军事法庭审判战犯的工作。

尼克松总统1972年访华后不久,胡昌度第一次回国探亲,后担任美中关系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国改革开放后,任基督教亚洲高等教育联合董事会董事,负责向中国若干高等学府提供经费、设备和人才等方面的资助,并多次回国讲学。

胡昌度是华侨国学之骄子,他的《从中国宏观历史看中美关系》、《从宏观中国史看中美关系和台湾问题》、《革命與造反》演讲稿,没有厚实的国学基础,是写不出来的。

胡昌度还就朝代的更替、西化和现代化、中美关系、领土面积、鸦片战争、中国威胁论、抗美援朝和中印边界冲突、经济发展、司法制度等等,结合中国国情进行了分析。

来源:镇江市社科联

编辑:董礼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