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把“力量”和“大爱”一并带去前线 ——镇江援鄂医疗队员剪影

◎王景曙 胡冰心 王露 杨佩佩

赵燕燕:从“镇江护士长”到“武汉护士长”

武汉告急!1月23日,由国家卫健委指令组建的第一批江苏驰援湖北医疗队,一天之内火速完成组队,包括6名全部由江大附院派出的医护人员,其中包括该院重症医学科(ICU)护士长赵燕燕。

赵燕燕回忆说,那天接到上级电话,ICU需要抽派2名护士参战,“请快速给出名单!”这个电话一挂断,名单的一半已在赵燕燕心中敲定:她本人。

抵达武汉市江夏区人民医院投入战斗后,赵燕燕临危受命,再度担任护士人数最多的重症病区3名护士长之一,承担起大量繁杂的管理事务。而作为“场上队长”,赵燕燕身先士卒,该值的班次一个不少,遇到人手吃紧,她主动认领顶班;遇到危险境况,她总是第一时间扑上去处置。

从“镇江护士长”到“武汉护士长”,这是千里之外疾飞而至的一只“领头雁”。勤勉的从业作风、成熟的管理经验和过硬的应战技术,让赵燕燕成为重症病区整个护理团队的主心骨。并肩战斗期间,当地护士长梁文对赵燕燕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有你在,我就有安全感了。”

由国家卫生健康委等部门联合表彰的“全国卫生健康系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先进个人”和由省妇联授予的“江苏省三八红旗手”两大殊荣,赵燕燕均榜上有名。

紧急征战令:他把自己派往武汉前线

2月5日下午1点26分,润州区黎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副主任医师栾立敏忽然接到来自省卫健委的电话:根据国家卫健委指示,江苏需要选派3名“职称为副主任医师及以上”的专家,赴武汉参与指导社区疫情防控工作,其中,由你中心派赴1名。

作为中心主要负责人,栾立敏接电话的任务原本只是从本单位物色专家人选,但他却冷不丁把自己给派了出去:“我去行不行?”“那更好了!给你15分钟考虑时间。”此时距省里需将名单反馈国家层面仅剩半小时左右。“我不用考虑了,就这么敲定吧!”下午2点10分,栾立敏接到了正式确认通知。

2月6日下午4点20分的G1776,镇江南站。一切静悄悄,没有鲜花、没有任何仪式,开车的同事是唯一送行者。但是,火车站素不相识的工作人员却深知,这是一位不寻常的“旅客”。G1776同一个车厢里,栾立敏与另两位我省专家会师,携手奔向武汉。而当天夜里,来自全国各地的共15名专家组成员就全部在武汉实现集结。

根据“一人包一区”分工,每个专家负责指导武汉一个区的基层社区防控工作,栾立敏所在蔡甸区,常住人口46万,辖51个居委会、288个村,火神山医院就建在该区。近两个月的战斗时间里,栾立敏始终东奔西走、走村串巷,下沉到面广量大的基层社区及农村地域,足迹遍及蔡甸区的角角落落。

远在武汉前线的栾立敏说,“别的倒没啥,就是有点不放心老母亲。”栾立敏的母亲今年75岁,久已卧病在床,一直与他共同生活,因为紧急投身于疫情防控大战,年初一他就将母亲送到了石马乡下的姐姐家中。

冯丽萍:用“温暖”书写援鄂之路

2月2日下午,市第一人民医院心胸外科护士长冯丽萍随队抵达武汉前线,被分配到武汉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经过两天的集结培训,2月5日凌晨1点,冯丽萍正式进入了自己的第一班岗——在危重症病区护理两名患者。

“一位患者下不了床,我一晚上帮她处理了四五次大小便。另一名患者心情烦躁,不停地脱口罩,我就反复安慰他。”冯丽萍介绍,心情郁闷的患者,看到“全副武装”的医护人员后一开始会更紧张,这就需要理解他们的心理,为他们疏导。

武汉战斗以来,除了凌晨1点上班,还有凌晨5点、下午1点、晚上9点,冯丽萍轮番上过的多个班次让她既见过清晨的武汉,也见过深夜的武汉,她始终用自己的行动为这座城市增添着温度。

作为第三批江苏援湖北医疗队中17名镇江队员的队长,冯丽萍不仅要做好救治患者的本职工作,还要像个“大姐姐”一样照顾队员们,肩负起领取、发放物资、组织协调等事务,每天都忙得连轴转。

2月16日傍晚,一条视频发到医疗队工作群里后,引来大家纷纷点赞,也令收到意外惊喜的殷慧慧感动不已。原来,当天是殷慧慧27岁生日,冯丽萍虽经四处联系仍无法订到蛋糕后,便请队里其他队员每人录制了一段生日祝福的内容,“然后我再请朋友剪辑成了完整的视频。”冯丽萍说,即使条件不允许,她也要力所能及地让队员们感受到团队的温暖。

不久前,冯丽萍相继荣获“江苏省卫生健康系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先进个人”及“江苏省三八红旗手”称号。

邢虎:“医护人员守护病人,我们保护他们!”

3月26日,星期四。记者与人在黄石的江大附院感染管理科科长、副主任医师邢虎通电话时,他刚写完当天的工作日志,正开始收拾简单的行装,“本周六,我就要回家啦!”简单的话语里,透着丝丝期待和激动。这一天,距邢虎紧急增援黄石的2月20日,相隔36天。

这是非同寻常的36天。这是一段没有硝烟的战斗岁月。疫情凶险之下,对广大医护人员而言,保护自我与救治病人同等重要,“我们的到来,就是必须实实在在找出当时当地所存在的一些感控漏洞。”翻着自己厚厚的工作日志,总结在黄石一个多月来的点点滴滴,邢虎感慨良多:作为一支流动的特殊战斗队伍,他们马不停蹄地一共跑了90多家医院、隔离点等场所。“医护人员守护着病人,我们保护他们!”

邢虎用“走现场、优流程、定规范、保安全、强培训、提理念、下基层、排隐患、带队伍、留经验”30个字,高度概括了感控组这段时间里的有力作为。即将返程之际,邢虎的心情有些复杂,“我们在当地因‘情’施策、一院一策、精准防控取得了很大的成果,目的就是打造一支打得赢、带不走的队伍。”

除了黄石这一个多月,实际上从除夕开始,邢虎就一头扎在江大附院的感控工作上,直至出发前往黄石他都没有和家人照过面。3月28日抵镇后,由于还需要14天休养隔离,邢虎心中最挂念的是读初一的女儿,“这次没办法送她开学了”。

刘宇:每天早出晚归的“疫”线“侦察兵”

2月17日,接到前线“召集令”后,句容市疾控中心副主任刘宇就奔赴抗“疫”最前线的黄石市下陆区,对确诊患者开展流调工作。

每天早上7点出门,晚上10点回到宾馆,再开例会、写报告,刘宇在黄石的每一天都过得很紧凑,他形象地概括:医护人员是“减存量”,而流调人员就是“控增量”。

有着多年的流调工作经验,刘宇对确诊患者开展工作时,总能又快又准地筛查出密切接触者,但有一次,在黄石第五人民医院遇到的一位患者,让刘宇在关键时刻巩固了自己流调的“基本功”。

这是2月底,黄石市新冠肺炎疫情已经得到有效控制,多日没有出现新增病例了,而这位患者这时被诊断出来,一时间心理压力很大。

穿好防护装备的刘宇走进病房,不是按照往常一样抛出问题来,而是和患者拉起了家常。在了解患者是黄石大冶人时,刘宇和她聊起了大冶的风土人情,告诉她自己的大学同学是大冶人,还和患者“切磋”起自己刚学的大冶方言。气氛一下缓和起来,更像是朋友间敞开心扉聊天。不安和焦虑的心情缓和之后,患者主动向刘宇说出了自己的行程轨迹,从而又排查出4名密切接触者并迅速落实隔离,避免了疫情的扩散。

在前线的战“疫”场上,正是有着像刘宇一样许许多多的流调“侦察兵”,深入广泛地摸排可能感染的任何蛛丝马迹,才能第一时间隔离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有效控制疫情蔓延。

(作者单位:镇江日报社)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