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厚传家久 诗书济世长

好的家规、家训、家风,不仅承载了祖辈对后代的希望与鞭策,也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精髓,是家庭和睦的“稳压器”、社会文明的“推进器”。吉育斌先生长期从事家乘谱牒、诗词歌赋研究,是丹阳谱牒学的开创者和先行者,其新作《丹阳家规家训》今年九月刚刚出版,散发浓郁的书香,笔者有幸先睹为快,一气读完,感受颇深。

《丹阳家规家训》正文部分272页,再加序、跋、后记,16K大本彩色印刷,装帧精美。作者花费大量时间、精力,选取了丹阳市范围内百家姓氏,对其传世谱牒内的家规族约、祖传庭训进行编撰而成。《丹阳家规家训》涉及的百家姓氏,均由家规家训、家族简史、族贤名人三部分组成,以家规家训为主体,附以有关背景简介、图片资料。认真拜读学习,收获良多,感受到《丹阳家规家训》有四个特点:

第一,强烈的时代特征。今逢盛世,国泰民安,人心思源。宣扬家规家训家风,以正道义,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家风,特别是2016年1月12日,在十八届中央纪委六次全会上强调:“每一位领导干部都要把家风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廉洁修身、廉洁齐家,在管好自己的同时,严格要求配偶、子女和身边工作人员。”十八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均对领导干部的家风问题提出了要求,将家风建设提到制度高度。今天我们谈家风,没有世易时移的陌生感,因为家风仍是当代人不可或缺的精神血脉,是社会生活的丰富内化,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有力抓手。

第二,鲜明的本土元素。《丹阳家规家训》具有鲜明的区域特征,丹阳元素,所涉及的一百个姓氏,其子孙都是现今仍然生活在丹阳的;选录的资料主要都是本邑现存的家乘谱牒,重点是明清至民国时期纂修的,只有极少数采录于族人散居丹阳,家谱在周边地区的宗谱;其中有部分姓氏起源于丹阳,如吴姓、包姓;有外地很少,丹阳本土人数较多的姓氏,如眭姓、束姓、荆姓等。

第三,严谨的学术标准。对传统的家谱家乘进行研究,需要有严谨的学术态度和甘于寂寞,需要锲而不舍的专研精神。最困难的事是丹阳本土宗谱家乘的资料收集和整理。作者要费尽心力收集谱牒;要对旧谱进行断句标点,一律以现代规范简化字进行整理编辑;要取家规家训的精华部分采编入选;要对文字雷同或篇幅繁琐冗长的内容,进行了取舍简略;而对与社会发展、文明进步相悖的内容,作者坚决删削掉。

第四,深厚的文化底蕴。传统的家谱,是以特殊形式记载一姓世系和人物事迹的历史图籍,主要部分为:谱序、凡例、世系图、传记、家规、艺文、字辈谱等。一部完整的族谱就是一部宗族、家族史或宗族、家族百科全书。家之有谱,犹县之有志、国之有史。家谱、方志和正史,构成了史籍大厦的三大支柱,就数量而言,家谱独占鳌头。《丹阳家规家训》选录了一百个姓氏家谱进行研究,从家规家训家风的视角看待家族的精神、道德的教化,找到了传承千年的家庭精神血脉尺度,需要有极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理论功底。

认真学习《丹阳家规家训》,还有三点深刻的体会:

一、家规家训家风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家谱是伴随着家族制度而来的记录家族血缘关系的文献,通过家谱,可以了解到一个家族的历史沿革,世系繁衍,人口变迁,居地变迁,婚姻状况,该家族成员在科第、官职等政治生活中的地位、作用和事迹,族群的经济情况和丧葬、礼典、家规、家法等典章制度。家谱中的家规家训家风,是先人留给后人关于祖宗的品德,教导,作为一种基因、血脉和传统,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渗透到人的活动的方方面面,是一个家族重要的精神财富和思想财富,是包罗文化密码的中国书本,是建立在中华文化之根上的集体认同,是每个个体成长的精神足印。家规家训家风的建设、传承,影响一个人的一生、一个家庭的现状和未来、一个民族的传统与创新,中华儿女血浓于水的向心力和凝聚力正是在这一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其中蕴含着“以国为国,以天下为天下”的爱国情操,“天下大同”的人类情怀,“修齐治平”的心性修养,“天人合一”的境界追求,“民惟邦本”的政治理念,“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和合万邦”的美好理想。因此,家规家训家风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国风之本就是家规家训家风

家规家训家风是一个家族代代相传沿袭下来的体现家族成员精神风貌、道德品质、审美格调和整体气质的家族文化风格,家规家训家风对家族的传承至关重要。2014年9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儒学联合会第五届会员大会开幕会上发表讲话指出:“不忘历史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善于创新”。中华民族5000多年文明发展,创造过世界民族中罕见的奇迹:国民整体的教养气质,都是彬彬有礼温柔敦厚的,国民的行为举止,也是有理有据规矩方圆的。这是“教化”之功,就在于家规家训家风,就在于“家教”。家规家训家风就是一国的民风,国风之本就是千万个家庭的家规家训家风。

三、小家庭时代更需要家规家训家风

现实生活中“家规家训家风”这个词语遭遇冷落,但并不意味着现代人就不需要“家规家训家风”了。按照一些社会学家的说法,当代社会变革越来越强烈,社会已经进“小家庭时代”,传统社会被分割成一个个小的家庭单位,传统的家族观念越来越淡漠,人们越来越习惯单打独斗。以家规家训家风为重要组成部分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延续着我们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脉,支撑着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守护着我们的精神家园。因此,笔者认为,越是在这样的“小家庭时代”,越需要“家规家训家风”的熏陶、规范和引导。如果每个家庭的“家规家训家风”都正,则社会风气自然会得到改善,也会相应的“正”起来。相反,如果小家庭的“家规家训家风”不正,则整个社会的风气就很难“正”得起来。

古语道“忠厚传家久,诗书济世长”。在每一个具体家族中,家规家训家风不再是一句简单的道德教化口号,更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文化的DNA,渗透到每一个中国人的骨髓里,具有长久的生命力。(作者 王佳好)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