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江报业记者援疆手记⑪ | 可克达拉:歌中走出的城市

直到援疆之前,我对“可克达拉”这个地名的认知基本局限于一首歌,没把她与一座城市联系起来。不过,倒也情有可原,因为就在短短两年多以前,中国版图上确实还没有可克达拉这座城市。那时,“可克达拉”只是化身于《草原之夜》的曼妙旋律之中,她更多传递着某种幽秘情境,而淡化了具象的地理标识。


(傍晚散步的市民)

始于2010年5月,第一次中央新疆工作会议后,加速兵团城镇化建设被摆到更加突出位置:决定在兵团新建13座“师市合一”城市。2015年3月18日,国务院批准可克达拉建市——由兵团管理的第八座城市。同年4月12日,可克达拉市正式挂牌成立,这标志着四师发展开辟历史新纪元。

建市是大事,给城市起名也是大事。我查阅了很多相关资料及接触一些当年具体参与这项工作的人员后得知,当时给城市起一个什么样的名称,在候选名单中产生了激烈的观点争锋。应该说,各方都有着深邃独到的角度与考量,而我本人,相当中意最终拍板结果:无论揭示身份特质,还是文脉传承、现实借势,这个名称对一座新生城市都极为受用。得益于一首经久不衰的金曲,几乎不用讲太多故事,这座城市,从人们听说她名字的第一刻起就不陌生、就很惊喜、就想拥抱、就想探访,堪称世间奇缘。

建市之后,首要工作便是全方位展开城市建设。镇江援疆干部、可克达拉市规划局副局长张晖,是2015年8月份入疆到岗——此时距挂牌只有4个月。两年多时间里,张晖在挥洒汗水的劳动亲历中,见证了一座城市崛起于曾经的大片旷野之上,见证“可克达拉的模样”日新月异。

整体搬迁新址的日子已定在明年8月。眼下,穿行在可克达拉市区,只见建筑林立,大道纵横、绿化遍地。一些取材于战争年代部队番号的马路命名,以独特叙事方式,展示着四师光荣史:五O大道、七一七大道。而不少基础设施被醒目烙上的“镇江元素”,则直观地彰显跨越万里的两地携手情:镇江大道、可克达拉市镇江高级中学、可克达拉市金山中学。据了解,6年来,镇江市共安排援疆资金10.28亿,其中,用于可克达拉市城市建设达3.2亿。

傍水而居的浪漫之城可克达拉,市域由63团、64团、68团全部区域和66团、67团部分区域构成,飘带一般柔美的伊犁河穿城而过。河上,一桥正在飞架南北:可克达拉特大桥。它是迄今整个兵团最大的单体桥梁工程、伊犁河上第一大桥、疆内第二大桥,竣工后将成为可克达拉市的地标性建筑。

64团,即为当年拍摄那部电影的可克达拉农场后来所更名。从“农场”到“城市”、从屯垦戍边到建城戍边,历经半个世纪,一块点亮诗意的边陲小地走进一首歌,又从歌中款款走出,将诗意照进现实,“可克达拉”的前世今生写满非凡篇章,而她的两次“模样改变”,内涵已然天壤之别地得到升华。

(城市主干道之一七一七大道)

(绿树掩映下的可克达拉镇江高级中学)

(田原风情的居民小区)

(在建中的可克达拉特大桥)

(在建中的可克达拉市市民公园鸟瞰)

(在建的沿伊犁河景观公园一隅)

(镇江大道)

(镇江报业援疆记者 王景曙 摄影 朱远乐)

编辑:阿奎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