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不佳 “僧多粥少” 流动“收割机”收益下滑

今日镇江讯 这两天,在丹徒区宝堰镇街头,一台台“驮”着收割机的农用货车沿街停靠,蔚为壮观,吸引了往来的集镇居民和附近村民纷纷驻足。他们,就是流动的“收割”大军。

在路边的一台货车驾驶室里,来自徐州市的彭大庆将头探出窗外,和另一位同乡的收割机驾驶员闲聊着。 “今年收稻子从7月份就开始了,我和妻子两个人一台车,从广西、广东、江西一路北上,9月份到了湖北,10天前还在扬州干活,上周六来的镇江。” 董友成说,到宝堰镇已经5天多了,由于雨水断断续续,附近还没有开始大面积收割,只能等待了。

记者注意到,在彭大庆的货车驾驶室里,除了衣服、被子这些必备行李外,还放了一些肥皂、洗衣粉、脸盆等。“方便面、火腿肠带得多,像这样几天没活干,就没有收入,方便面泡泡就是一顿饭,能省一点是一点。”彭大庆说,对于南征北战的流动收割机手来说,一天能按时吃上三顿饭就是理想的生活。

在沿街的车辆驾驶室内,很多司机兼收割机驾驶员都在车厢内休息,阴沉沉的天色和他们的脸色一样,充满着无奈和担忧。

来自连云港的董友成已经干了18年的流动“收割”,今年45岁的他对收入下滑有着直观的感受。“我从重庆、成都出发,一天多的时候能收70亩,少的时候也要收近50亩,一路下来已经收了快有4000亩稻子了,一亩田的收割费用是50-80元之间。” 董友成感慨道,以前最多的时候一年能赚到17-18万元,今年能赚到10万元就不错了。

是什么原因造成流动收割人员收入“缩水”的呢?

其实,最主要的“根源”在于收割机数量的“膨胀”。 “以前走在路上,经常遇到路边的农户招手,就有活干了。现在,没几个老客户,想赚钱都没路子。” 董友成说,收割机越来越多,“僧多粥少”,能干到的活越来越少了。“我算了笔账,收割机的燃油花费从10元/亩涨至12元/亩左右,每天我和妻子的生活费也要近70元,跨省、市作业还要增加交通费,各种支出不断增高,而赚的钱却少了,收益自然要少多了。”

连续3个多月的颠簸,让董友成和妻子黝黑的脸上透露着疲态。在车厢里,董友成的妻子安静地坐在副驾驶座位上,她说家中有两个孩子,在老家给爷爷奶奶照看着,说到孩子,两夫妻脸上露出了思念的神色。“我们每天大部分的时间都是在车上,累了就在车上休息。” 董友成说,镇江的秋收一般会持续到11月底,他准备干到那时候就结束今年的工作,回家。(全媒体记者 周迎)


编辑:吴悠


(作者:周迎)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