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谦:物理老师的癖好

今日镇江讯  戴谦是市索普初级中学的一名物理老师,5月13日,他携女儿戴琪越把一件颇有文史价值的民国拓片捐赠给了扬州史可法纪念馆。这其中的经历颇为曲折,且听我慢慢道来。

去年春节后,戴谦得知一位卖古玩的人手上有两件拓片,其中之一便是《重修史忠正公祠记》,作者为“旌德汪时鸿”,长92厘米,宽35.5厘米。拓片你懂的,俗称“黑老虎”,一般都是资深玩家才敢下手。这拓片让戴谦爱不释手,因为它保存完好,字口清晰,石面光滑,并无一般拓片斑驳之态,因此可能是碑刻好后最早的拓本。戴谦出了1000元,卖家惜售,不了了之。之后,戴谦到处查资料,无意中在网上发现了汪时鸿撰写的另一件拓片《重修平山堂记》。

2021年2月,《重修平山堂记》被扬州一位藏家寻得,它属民国初年原拓本,“还原”了100多年前扬州平山堂及扬州的历史风貌。而在大明寺第五泉畔,耸立着被玻璃盖罩保护的《重修平山堂记》石碑,但是因风化破损严重,很多字迹“消失”,多年来从未有人见过完整的全篇。戴谦的这件与此相比,至少有一点优势,那就是原石不知去向。为什么这么肯定?因为戴谦辗转联络上了扬州文史专家朱明松。他编撰了《扬州碑刻辑考》一书,朱老师说没见过这个碑以及相关文献。

戴谦(中)携女儿捐赠拓片

这下,戴谦把价位抬到2000元,卖家终于松口。准确地说,拓片到手的那一刻,戴谦就有捐的想法了。捐到哪呢?回到这件拓片本身,熟悉文史的人都知道,原来“史忠正公”即明末抗清名将史可法,“忠正”是其谥号。那么扬州史可法纪念馆当是不二人选。为确保万无一失,戴谦先联系了史可法纪念馆工作人员,对方在馆里并没有找到碑,这才最终敲定捐赠事宜。

要不怎么说物理老师的逻辑思维严丝合缝呢!更何况,戴谦还是中学高级教师。其从教20多年,当过初中、高中、高职班主任,在市物理教师基本功竞赛获过三等奖。在高职校时产学研项目参加过市职教二十周年成果展,产学研项目开发小组获省先进教师群体奖励。据了解,戴老师的动手能力绝对可以,家里的顶级组合音响都是现拆现装,从来不打半点折扣,这样一位品学兼优的好老师为啥会对平常人不屑一顾的旧物发生兴趣呢?

那还要从他上初中说起。戴谦当时就痴迷集邮,放学后经常在解放路邮局,以及邮局和中百二店间的小巷里淘宝。1995年戴谦工作,一开始竟然是教计算机,因此最早接触到了互联网,慢慢了解到连环画的价值,开始收藏连环画。2000年后,由于本地货源越来越少,加上各类收藏品网站蓬勃兴起,戴谦便收集起旧书、书画、杂项。因为这些都属于民间流出的物品,因此并没有一定的方向,不过他个人比较看重文史类藏品。多年前,他的一套罕见的新疆版《毛选》被韶山毛泽东图书馆收藏。

也许这就叫做情怀吧。小时候,戴谦家里有一所大宅子在将军巷,也就是现在苏宁南边,当时的房产证上写着“占地一亩三分”,听老妈说过去在省府路(现在的市政路)上就能看到自家院里的松柏。但是城市发展太快了,过去的东西转瞬即逝。早年,戴谦的父母在苏北淮安白马湖农场下放,都是坐船来往,戴谦有印象的一回是从淮安到了扬州六圩,然后坐渡船回镇江,也就是说到了扬州就快到家了。如果真要说有什么情结的话,或许就是镇江、扬州两座城市一衣带水的牵绊。比如这件民国初年拓片,原主人可能是居扬州的人,但撰文、书写、镌刻者皆非扬州人,一百年后送回的也是外地人。(全媒体记者  竺捷)

编辑:万嘉

审核:高新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