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隔70多年,孙辈任克亚如今怀有一份特别心愿——替爷爷完善红色档案

□记者 王景曙

解放战争期间异地牺牲的镇江籍革命烈士任筱庭,在诸多史料记载中,不少信息互有出入。时隔70多年,孙辈任克亚如今怀有一份特别心愿——

任筱庭烈士唯一一张存世照片

史记

1996年由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丹徒县革命斗争史》(以下简称《丹徒革命史》)一书中,任筱庭的名字记载为“任筱亭”:1917年生于原镇江县第五区大港镇(今镇江新区大港街道),1938年参加革命活动,被派往与大港相邻的大路镇孙家场从事收税工作,1939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0年奉命赴苏中,在那边辗转多地开展革命斗争。1948年5月1日,时任溱潼县双港区委组织科长的他和新任区长朱新,双双牺牲于一次寡不敌众的突围战。

这是记者迄今搜集到有关任筱庭烈士的各种史料中,篇幅最长的一件,近千字。晚4年出版的《大路镇志》上,烈士名字已经被更改为“任筱庭”,相关内容大体是《丹徒革命史》上的浓缩版,只在末尾新增了对烈士墓地的情况简介。

比《丹徒革命史》更早6年出版的《丹徒县志》,也是记录为“任筱庭”。除名字几次变动外,烈士“1917~1948”之为革命献身的短暂人生跨度及生前职务,在上述3份史料上均为一致。

但打开中华英烈网,在“烈士英名录”一栏,可以分别检索出“任筱庭”与“任筱亭”,虽然不言而喻为同一人,但对应的资料信息却出入颇多:出生年份,“1916”与“1917”不一;牺牲年份,“1947”与“1948”不一;生前职务,“双岗区委副书记”与“双港区长”不一,其中,“岗”“港”两字也不一。

讲述

在大路镇孙家场开展革命工作期间,任筱庭与当地姑娘王筱珍结识并相爱,组成家庭后育有两子一女。

王筱珍也是被载入上述“两志”的一位人物:“1956年7月,赴京出席全国农村金融先进工作者代表会议,受到毛主席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接见。”2009年,王筱珍去世,享年87岁。

《大路镇志》还记载了“任筱庭在江都县从事税务工作,常将税款兑成金条或购买军用物资,由王筱珍负责保管,她多次冒着生命危险和日伪军周旋,躲过敌人搜查。”

历经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局动荡不休。根据3个孩子中的老二任才福转述母亲王筱珍生前讲述,这个处于险境的红色家庭在大路镇前后搬了17次家,“庙里也住过”,姐弟三人分别生在3个不同的地方。父亲任筱庭回家的次数很少,每次都是天黑以后进门,次日晨鸡叫头遍离家。

后来,任筱庭与家人长时间“失联”,音讯全无。1950年某一天,组织上派人找到王筱珍,通告其丈夫已在两年前牺牲。此时6岁、留得住记忆的任才福也在场,他回忆,“看见母亲哭了”。其年28岁的烈士遗孀王筱珍,此后终身未改嫁,独自将3个孩子抚养长大。

青山处处埋忠骨。此后漫长岁月里,家人并不知任筱庭究竟葬在何处。直至1978年,正在浙江台州当兵的任才福收到来自镇江华平阿姨的一封信:“你爸爸的墓找到了!”

追溯任筱庭烈士的革命历程,宋大庆是重要关联人物之一。两人一起在溱潼县双港区共事,宋大庆是区长。任筱庭牺牲前夕,宋大庆刚刚调往同县另一区任区委书记。随军南下后,宋大庆一直在镇江工作。1951年与华平结婚,1982年离休,2002年去世。

今年93岁的华平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讲述了一个重要细节:任筱庭牺牲时,口袋中装有一张“宋区长的照片”,一度造成身份误会。而任筱庭本人存世的唯一一张照片,是由宋大庆后来转交给其家人。两张照片,是两人互赠留念。

数十载不懈,宋大庆生前对任筱庭烈士的家人关怀备至。任克亚说:“宋爷爷华奶奶就把我当亲孙子看。”

故事再回到1978年那封写往浙江台州的信,华平讲述,当时是江那边兴化县顾庄乡花杨村来了一批人,专程向宋大庆回禀其所托之事:你战友任筱庭的墓已被找到,并拟迁往村里新建的烈士陵园。

兴化市戴南镇花杨村烈士陵园

寻访

前述一些信息出入中,“双岗”系“双港”传写之误,即刻可以纠正。此地名源于当地拥有东塘港、西塘港,“双港区”已没了,但当地仍有双港村。

解放战争期间的民主政权溱潼县(1945年10月~1949年5月),下辖14个区之一双港区,成立于1947年5月,相关史料显示:从原工作地江都县丁沟区奉命履新的任筱庭,是“第一时间”就任新成立的双港区委委员、区委组织科长。

几经区域调整,原兴化县顾庄乡花杨村对应今天的兴化市戴南镇花杨村,为当年双港区所辖。水乡兴化河网纵横,以戴南镇为例,其范围就拥有县级河道10条、乡级河道65条——此高度契合任筱庭牺牲时的战斗情景:“一条河道挡住去路,任不会游泳,而敌人已追到河边,任筱庭站在水中举枪还击,不幸中弹牺牲。”

又一年国庆节到来之际,记者随任才福、任克亚父子前往兴化市戴南镇花杨村寻访。村里提供的一本《戴南镇革命斗争纪实》(以下简称《戴南纪实》)里,收录有“口述人史有才”的一篇文章,记录了任筱庭牺牲时的那场战斗,年份与《丹徒革命史》一致,但“6月19日”与前者“5月1日”有出入。通过此文及记者再做核实可知,与任筱庭一起牺牲的“新任区长朱新”名字应为朱兴。

今年86岁的花杨村村民刘高池老人,对那次战斗存有一些记忆。战斗是发生在夜里,密集的枪声“十里八里远都能听得见”。战后清理,村民们自凑木材制棺,将烈士们妥善安葬。

1967年至1984年担任村党支部书记的刘高池,直接经办了1978年将任筱庭等烈士墓迁建陵园的事情。陵园建在一处四面环水、名叫凤凰垛的高地上——吉祥地名寄托对烈士的敬重与祝愿。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每年清明节,当地百姓划着小船登垛祭扫,“河道里船都塞满了”。

陵园建成后,王筱珍生前曾多次携子女及任克亚等孙辈们前去祭奠,任才福去的次数更多,“起码20多次”。如今凤凰垛早已与四周陆地相连。此次寻访中,任才福、任克亚父子带着鲜花再次祭拜亲人——鲜花也一并献给在多场战斗中牺牲、如今与任筱庭为伴长眠于此的共11位先烈。

花杨村寻访

推证

如同前述“朱新”系“朱兴”之误,任克亚爷爷名字中的一字应以“庭”为准。刘高池老人还讲述了一个小插曲:当年陵园建成之初,烈士墓碑上的名字一度被误刻为“任晓庭”,后宋大庆前来祭拜战友时予以纠正。2018年由民政部换发的《烈士证明书》上,准确书写为任筱庭。

关于任筱庭出生时间及生前职务,综合多方史料的采信度,可以做出如下推定:1917年出生为准,但生日暂无从查考;生前担任溱潼区委委员、组织科长是肯定的,任区委副书记也有可能,但肯定没有担任过区长。

为考证另一关键信息——任筱庭牺牲时间,记者履行相关手续后赴市有关部门查阅了宋大庆的干部档案,其履历显示:1947年7月至1948年5月任双港区长。这就意味着,任筱庭肯定是牺牲于1948年,因为,上一年份里还没有“新任区长朱新”。朱兴是宋大庆的继任者。

同是1948年,《丹徒革命史》与《戴南纪实》里分别将任筱庭牺牲时间具体到“5月1日”和“6月19日”,显然,“6月份”相对可靠,这符合朱兴为“新任区长”的身份。朱兴牺牲后,继任区长为史有如——即“口述人史有才”的弟弟。史料记载,史有如后来也牺牲于仅仅相隔两个月之后又一场更惨烈的战斗。

原溱潼县地处兴化、泰州、东台交界,为苏中南大门,地理位置显要,战争年代这里几乎“大仗小仗天天打”,发生过的战斗太多了,不会每场都有详细文字留史。记者专赴江苏省档案馆,查阅到一份记录《溱潼县解放战争以来乡以上干部牺牲统计》(1949年1月27日制表),其中区级以上干部牺牲31人——任筱庭、朱兴、史有如便是其中的3位英烈。

编辑:万嘉

审核:杨佩佩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