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江文化 | 宋代镇江的一次“水体治理”

□ 孟宪威

南宋嘉定十五年(1222年)二月的一天,镇江太守赵善湘公务不甚繁忙,一时觉得十分松快,于是信步走出官衙,来到不远处的子城之上登临月观。月观前身为始建于东晋的万岁楼,位于子城西南角。子城依托月华山(今北固山前峰)而建,山上建城,城上建楼。汪藻《月观记》云:“望数百里而见者,月观也。”虽为夸张之辞,却也足证此楼的高大壮观。

凭栏月观之上,吹拂着早春和煦的微风,赵善湘饶有兴致地环视着脚下这座尚算陌生的城池——他去年十二月刚刚到任,此时未满三个月。向南眺望,远处岗峦起伏,正是镇江南郊诸山。目光收近,不远处的一个小水塘突然映入他的眼帘。只见水塘位于子城西南墙外(今第一楼街南端东侧),塘中栽种着一片荷花,本倒也算赏目,然而塘边却大煞风景地随意堆积着脏土,四周搭建的房屋也显得十分凌乱,使本就不大的水塘愈发显得局促狭小。

赵善湘疑惑地问左右的随行人员此为何地,得到的回答是:“放生池。”他不由得大吃一惊,因为放生池是绍兴十三年(1143年)宋高宗赵构诏令天下诸路各州置立,理应堂堂皇皇,护理有序,而不该是眼前这破败的模样。

回到官衙,赵善湘立即命人将库房中所存的镇江府志舆图搬来查阅。得知镇江放生池本名秦潭,又称绿水潭,据传为秦始皇所开,潭水深不可测,岁旱不涸。陆龟蒙诗:“松门穿戴寺,荷径绕秦潭”;李仲殊诗:“百丈古潭深,鱼虾不计金。好来秋夜听,深处有龙吟”即云此潭。绍兴十六年(1146年)改置为放生池。但旧志记载仅有条目简介,而无详细内容,昔日规模更因年代久远而湮没不可考。赵善湘看到的放生池不仅淤塞严重,而且池岸长期受侵蚀浸泡,周边的房屋有垮塌的危险。更重要的是,此处乃这皇帝令建的场所,岂能成为有碍观瞻之地。看来整治势在必行,刻不容缓!

决心下定后,赵善湘亲自带领部属来到放生池边,开展实地调研。第一步当然是要摸清原池的四至范围,于是他命人走访居住在附近的故老,果然有了收获。据知情的老人说,几十年前放生池的面积比现在要大上一倍有余,后来因为公务接待的需要,官府把这里借辟为游玩的景点,临池还建起了酒家,于是池面就日渐狭湫。老人还指点着池边的一座小屋道:“这就是旧南山亭。”当年此亭中整日里欢歌载舞,酒宴不绝,如此这般有好多年。沿池的居民觉得有机可乘,于是并缘为奸,偷偷地将杂物脏土倾倒于池中,进而把填埋而成的土地占为己有,并在上面盖起房屋。若是仔细观察放生池的高低走向,旧有的池面轮廓宛然可见。

随行的部属和故老都认为居民的侵占行为非常清楚,他们向赵善湘建议:“可以责令沿池房主拿出地契来验证,必然可以查清真相。”赵善湘认为此举可行,但必须选择敢于担当之人来执行,因为此事积累日久且涉及各方切身利益,解决过程中必然会产生矛盾,需要执行者有一往无前的勇气。同时他也已经了解到,其实前几任镇江知府也曾有过整治放生池的念头,但终因困难重重而不了了之。思考一番后,赵善湘认为治下的丹徒知县姚元特是合适的人选,于是召他前来商议,诚恳礼待,晓以大义。姚元特深为感动,毅然领命。

不日,姚元特带领县里的衙吏们来到放生池,大张旗鼓地开始现场查验。他们对沿池房屋进行测量,当场与房主持有的地契验证,凡是超出地契范围丈尺以上的,一律认定为放生池的旧地,全部复归官府。雷厉风行的推进,公开公平的操作,让房主们无话可说,只得默然接受。就这样查验完成后,收回的土地总量已然相当可观。于是赵善湘见好就收,而没有穷追不舍,毫厘必究,以避免矛盾激化。他公开宣布道:“之前的侵占行为,属于几十年来的陈年旧事,不再追究责任。”还与房主们约定,凡是自行拆除所占土地上建筑设施的,费用由官府来承担。宽严并济的举措使得退占、拆除和迁移等相关事宜进展得十分顺利,很快就全部收回了被侵占的土地。

在开展现场查验的同时,赵善湘下令征召三百名夫役,对放生池进行整治和修复。官府所占之地没有争议,即先从这里开始,修辟道路,设立门楼,在池东侧建起五座亭子,位于池水最深处的一座亭子被重新命名为“南山亭”。每座亭前建有长廊,两旁盖起房屋,作为郡县军官值守的住所。整个建筑排列宽敞整洁,丝毫没有狭隘拥挤的感觉。原先官府自建的酒家也被拆除,地块作为放生池的边缘所在,杜绝闲杂人等入内。民地退还后,即砌筑高墙将其圈围起来。墙内修建绕池的小径,宽合3米余,以方便观赏和来往。池边广植柳树,以作护堤之用。原来用脏土填埋出来的地方,不宜建筑,即在此处取土用来砌墙,取土后的凹陷之处作为新辟的池面,如此一举两得,围墙砌成而新池也开挖完毕。经丈量,新的放生池周长约合600米。

放生池整治于七月开始,十月结束,历时四个月之久。完工后的第十八天,正值宋宁宗赵扩的生日,赵善湘特地在放生池畔举行庆典仪式。当天清晨,阴雨歇停,天色放晴,只见亭池一新,开阔雄丽,一扫往日颓废之气象。池中碧波盈盈,鱼儿浮游,令人心旷神怡。参加庆典的官员、工匠和围观的百姓们都显得喜气洋洋,可见放生池整治是一件颇得人心的事。赵善湘命人在池边立石为界,将放生池的图形刻于石背,以备日后考订。自己则作记以载其事。

放生池整治后的第三年,嘉定十七年(1224年)赵善湘拜大理少卿,进右文殿修撰,离开镇江。宝庆二年(1226年)再任镇江知府,次年改任建康(今南京)知府。他两守镇江,前后达六年之久,在任期间修筑旧城,鼎新坊巷,颇有治为,在镇江历史上留下了清誉。

编辑:毛蕴劼

审核:曾海蓉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