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

◎马明龙

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镇江时强调,要“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推动乡村产业振兴,是我们必须回答好的时代命题,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前提,是“三高一争”的必然要求。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精神,对全市乡村振兴工作进行再督促、再推进、再落实,动员全市上下昂扬斗志、加速奔跑、全力冲刺,坚决打赢今年收官之战,全面打响乡村振兴“镇江品牌”。

坚定信心、放大优势,回答好能不能“有奔头”的问题

让乡村产业“有奔头”,镇江有独特优势、良好条件,要充分挖掘好、整合好、利用好,切实把独特优势转化为更大胜势。

一是自然禀赋优势。镇江气候适宜,四季分明、日照充足、雨水充沛,非常适宜种养殖业发展。地形独特,“两山两水六分田”,有山可靠、有水可吃、有田可种,农产品品类丰富、品质优良。生态优美,很多洲屿、圩区、丘陵、田园是发展生态农业、有机农业、乡村旅游、观光休闲的理想场所。

二是市场空间优势。镇江紧邻南京、上海、苏锡常,中高端消费市场潜力巨大,是长三角地区重要的“果盘子”“菜篮子”“后花园”,也是周末休闲旅游的重要去处。

三是科教人才优势。农业科研院所特色明,农业领域高校院所数量多、实力强、科研成果丰硕。专家人才数量多,近年来多渠道扩大农业技术人才队伍,集聚农技专家2000多名,选派驻村第一书记234名,省市级农村科技特派员近200名。科技引领力度大,科技创新对我市农业发展的引领力和贡献度不断提高。

四是产业基础优势。龙头企业有地位,全市共有县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245家,其中国家级5家,省级39家,这些企业在农村产业发展过程中起到了示范带动作用。农业产业有特色,形成了以优质粮油、特色园艺、特种养殖、休闲农业为主导的农业产业体系,打造了茶、果、花和特色水产“四小花旦”。“戴庄经验”有口碑,有机生产、循环经济、农民合作社模式等方面的成功经验为农业发展提供了“镇江样板”。工商资本有作为,积极探索村企联建“五个一”工作模式,因村制宜联建各类项目,得到省委任振鹤副书记充分肯定。

五是乡土文化优势。乡村文化底蕴深厚,天仙配、华山畿传说等特色乡村文化资源,具有较高的知名度、美誉度。丹徒的南乡田歌,可追溯至7000年前原始农耕文化时期。节庆活动丰富多彩,依托民俗文化,开展时令采摘、文艺演出、传统婚典、文博会等多种形式的节庆活动。红色旅游有声有色,“乡村+红色”取得了明显成效。

把准方向、明确目标,回答好什么是“有奔头”的问题

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现代高效农业是农民致富的好路子”重要论述精神,加快构建符合镇江实际的现代乡村产业体系,让“有奔头”展露现实模样。

一是经营主体活力强。扶持壮大农业龙头企业。加大与农业龙头企业的沟通交流,帮助解决实际困难。打造一批特色明显、竞争力强的全国领军企业、特色农产品行业“小巨人”。高度重视农业龙头企业“联农带农”,提升龙头企业与镇江本地农业主导产业关联度,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在拉长产业链、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建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大力培育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两大类新型经营主体,支持农民以产权、资金、劳动、技术、产品为纽带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与联合,有效提升乡村产业集约化、规模化、组织化水平。培育新型农业服务主体。以农业公共服务机构为依托、社会服务组织为主体,健全专业高效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围绕技术推广、检验检测、市场信息、决策咨询等重要环节,提供全过程服务,帮助农民解决难题。

二是农村产业业态新。发展多元融合新业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跨界配置农业和现代产业要素,推动田园变公园、农房变客房、劳作变体验,形成“农业+”多业态发展态势。打造产业融合平台。按照产业高效、设施先进、管理现代、服务完善的思路,建成一批富有特色的现代农业产业园和农业产业强镇,加快推动人才、技术、资金等生产要素流向农村,形成多主体参与、多要素聚集、多业态发展格局。构建利益联结机制。通过就业带动、保底分红、股份合作等多种形式,让农民合力分享全产业链增值收益。本地龙头企业要在消费扶贫、订单农业等方面作出更大贡献,帮助经济薄弱村有相对稳定的收益。

三是特色品牌叫得响。夯实品牌发展基础。要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关于“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的要求,以工业化的思维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探索构建农产品全程可追溯体系。讲诚信是树品牌的基本前提。有机、生态、无公害农产品都有规范标准,生产过程中要严格执行,真正讲好农民诚信故事。构建农业品牌体系。注重“一镇一特”“多镇一特”的区域整体品牌设计,整合打造蔬菜、水果、水产、花卉等一批有影响力的农产品品牌,提升产业素质和品牌溢价能力。挖掘品牌文化内涵。深入挖掘乡土文化,讲好品牌故事,为农村产业注入文化内涵。加强品牌宣传推介。学会给农产品“梳妆打扮”和营销宣传,加强农产品产后分级、包装、营销,在提高农业综合效益上做足文章。

四是生产方式绿色化。一方面,要注重产品绿色化。大力发展绿色、生态、健康的种植养殖业,提供更多更好的绿色生态产品。另一方面,要注重环境绿色化。坚定“两山”理念,加强农业生产技术研发应用和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加快秸秆、粪便、农膜等综合治理和有效利用,促进农村生产生活生态协调发展。

扭住关键、强化保障,回答好怎么样“有奔头”的问题

全面落实城乡融合发展要求,重点解决好“人、地、钱、技、销”五方面问题。

1. 关于“人”。要选优配强干部人才,借助村“两委”换届,推广句容村党组织书记专职化管理成功经验,夯实“四有四专”专职化管理体系,加快建设“五强”型村书记队伍。要培育壮大乡村人才,制定相应农业人才扶持政策,大力引进人才返乡入乡,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支撑。

2. 关于“地”。发展空间要统筹配置。按照总体布局,结合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统筹制定镇村布局规划和村庄实用性规划,合理布局乡村产业,提高国土空间利用效率。建设用地要全面激活。要大力推动闲置宅基地、村庄空闲地、厂矿废弃地以及“四荒地”综合整治。完善用地保障政策,加大对乡村产业发展用地的倾斜支持力度。

3. 关于“钱”。财政要大力支持。优先保障“三农”资金投入,加强涉农资金的监管和统筹,坚决落实中央、省委关于农村拍卖土地资金用于农业农村发展比例的规定,确保涉农资金使用效益最大化。金融要重点倾斜。明确农业重点支持领域,强化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加大乡村产业项目融资担保力度。社会资本要积极参与。引导工商资本到乡村投资兴办农民参与度高、受益面广的乡村产业。要引导社会资本依法依规拓展业务,建立共建、共赢、共享机制。

4. 关于“技”。既要重研发,发挥好驻镇高校、农科院所的源头创新作用,大力推进农业科技自主创新和产学研协同创新;也要重推广,整合优化全市农业科技服务资源,构建市、县、镇、村为一体的高效农业科技服务体系,把农业科技服务到田间地头,让科技为农产品提质增效作出更大贡献。

5. 关于“销”。要进一步开辟产销对接的渠道,深入研究“网红经济”,积极探索“农户直播生产+直播销售”“基地直播生产+电商平台”“产品供应中心+销售端”等模式,形成合作方的“优胜劣汰”机制。要与“万企联万村共走振兴路”行动深入结合,借助村企结对打下的基础,让结对村的农副产品直接供应到企业特别是大型国企,进一步搞活农村消费市场。要汇聚各方面帮扶合力,依托群团组织和社会各界的力量,建立常态化的助农销售机制。政府资金要在消费扶贫、扶持经济薄弱村发展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推动乡村振兴,必须持续发力、久久为功。让我们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坚定信心、创新实干,加快促进乡村产业振兴,全力助推乡村全面振兴,奋力开启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为实现“三高一争”作出更大贡献!

(本文根据市委书记马明龙2020年10月31日在镇江市乡村振兴暨“万企联万村 共走振兴路”行动现场观摩推进会上的讲话摘编)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