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特色小镇建设 打造产业发展新引擎

推进特色小镇建设

打造产业发展新引擎

智宝定

健机制、出政策、抓落实,特色小镇建设取得积极成效

按照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市发改委积极发挥市特色小镇规划建设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职能,牵头健机制、编规划、定计划、出政策、抓落实,加快推进全市特色小镇建设,取得积极成效。

(一)特色小镇已成为经济发展新动能。2017年,全市确定了首批8个市级特色小镇创建名单,其中:新区大路通航小镇、丹阳眼镜风尚小镇、绿色新能源小镇3家小镇被列入首批省级首批特色小镇创建名单,创建数量与苏锡常并列全省首位。全市特色小镇吸引人才和资本加速汇聚,培育新产业、催生新业态、融入新功能,活跃了地方经济。如:句容丁庄葡萄小镇依托葡萄生态产业有效推进,基础配套、公共服务已比较完善,小镇风情初显,从2010年开始已连续举办八届葡萄文化节,不但促进了农业和旅游业的融合发展,也促进了农民显著增收。

(二)特色小镇已成为产业发展新支撑。各地引导各类要素资源向小镇倾斜,不断加强配套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能力建设,小镇项目招引和产业承载能力不断提升。首批8个市级特色小镇2017年吸引了62家企业前来投资,全年完成投资约80亿,其中约70%为产业类投资,为全市产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大路通航小镇已集聚40多个涉航企业和项目,初步形成整机制造、航空零部件配套、航空新材料、通航服务、航空科教、航空投融资等6大产业板块。

(三)特色小镇已成为转型发展新阵地。特色小镇通过企业集中布局、产业集群配套,集聚各类优势资源,推动产业链延伸拓展和商业模式转型创新,形成产业优势和特色,带动产业升级。扬中工程电气产业集群、丹阳眼镜产业集群初具规模。丹阳眼镜风尚小镇改变做眼镜生意拼价格的传统路径,与阿里巴巴合作开发丹阳眼镜诚信通特色平台,打造一个集中展示丹阳眼镜产品、品牌、形象和促进线上线下有序竞争和交易的集约型、智能型化的网络平台,推动了丹阳眼镜与互联网的深度融合,实现了眼镜企业和商户一起在“互联网+”风口起飞。

(四)特色小镇已成为改革创新新窗口。特色小镇已成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新实践。我市特色小镇通过产业、文化、旅游、社区等功能的融合,快速集聚人气和高端要素,吸引了央企系、浙商系、海归系、协鑫系等创新资源,成为各项改革创新的“试验田”:大路通航小镇、扬中智慧电气小镇、丹阳眼镜风尚小镇都计划以PPP模式建设小镇客厅及相关基础设施建设;丁庄葡萄小镇通过“合作联社+合作社+农户”的组织架构,实行“统一品种育苗、统一供药供肥、统一技术指导、统一质量标准、统一品牌销售”的五统一的经营管理模式,使得丁庄葡萄实现了标准化生产,成为农村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样板。

抓创新、聚特色、强配套,让特色小镇发展再迈新台阶

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国家发改委等五部委《关于规范推进特色小镇和特色小城镇建设的若干意见》精神,围绕张叶飞市长“谋划要高、要深、要细、要实,特别在可观性和作用上要认真研究”的工作要求,把特色小镇建设作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平台,因地制宜、改革创新,加快建设省市级特色小镇建设,建成一批产业特色鲜明、服务便捷高效、文化浓郁深厚、环境美丽宜人、体制机制灵活的特色小镇。以特色产业为核心,兼顾特色文化、特色功能和特色建筑,聚焦高端产业和产业高端方向,着力发展优势的主导特色产业,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创新供应链,吸引人才、技术、资金等高端要素集聚,打造特色产业集群,促进我市新型城镇化建设和经济转型升级。

1.明确目标任务。制订推进计划,明确目标任务,确定牵头单位,将目标任务分解下达到各辖市、区和市相关部门,促进形成“市、县、镇”三级联动机制,合力推进特色小镇建设。一是全市首批特色小镇建设争取完成投资约100亿元,其中产业项目投资占比超过70%;初步建成产业集聚、功能齐全、宜居宜业、充满活力的特色小镇,具备观摩条件。二是结合第二批省级特色小镇创建申报,推进第二批省、市级特色小镇完成规划编制。三是超前谋划第三批省、市级特色小镇,努力形成“首批有实效、二批有进展、三批有储备”的良好格局。

2.坚持规划引领。一是开展特色小镇布局研究。编制《全市特色小镇总体布局规划》,根据各地产业类别、资源优势和配套条件,研究全市特色小镇布局发展,提出梯次培育创建计划。二是组织小镇规划编制。组织首批特色小镇委托设计单位,在概念性规划的基础上,按照节约集约、多规融合的要求,科学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明确重点项目、序时进度、资金来源等;组织第二批特色小镇编制完成概念性总体规划,确定小镇的发展思路、功能定位和目标任务。

3.强化项目推进。一是推进重点项目。及时梳理特色小镇建设已纳入计划、已签约或在建项目的情况,明确推进计划和建设进度,实行月报制度,加强跟踪服务,做到重点项目每季度有投资、有形象。适时组织举行特色小镇融资对接、要素保供等活动,对项目开工遇到的问题,积极争取各种要素支持,千方百计促使项目早竣工、早投产。二是加强招商引资。适时组织举行特色小镇重点项目招商活动,通过引入社会资本、高水平专业团队,争取做到特色小镇每季度有新项目、新进展。三是加快低碳小镇建设。市政府已在2017年国际低碳(镇江)大会期间的低碳小镇主题边会、联合国气候大会波恩会议“中国角”镇江主题边会上对外发布镇江低碳小镇建设计划,必须尽快制定完善低碳小镇建设规划,创新低碳小镇建设的投融资模式,加快国际低碳大会永久性会址建设,确保低碳小镇按期建设、取得实效。

4.完善配套功能。一是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按照适度超前、综合配套、集约利用的原则,以绿色低碳循环为理念,加强小镇基础设施建设。二是建设“小镇客厅”。按照统一标识、多功能结合要求,促进首批8个市级特色小镇全部建成具有创业服务、商务商贸、文化展示、交往空间等综合功能的“小镇客厅”, 提升小镇客厅宣传、展示、招商、接待等功能。三是打造服务平台。创新小镇公共服务资源供给,围绕进驻企业的需求,打造信息、融资、人才和后勤等公共服务平台,健全服务支撑体系,强化配套服务功能。四是做好小镇标识设计。挖掘文化内涵,做好小镇形象标识(LOGO)设计,提升我市小镇知名度。

5.创新体制机制。一是完善创建机制。制定《镇江市特色小镇创建导则》,完善申报创建机制,明确全市特色小镇申报条件、建设标准、申报程序。二是健全督导机制。制定特色小镇推进督查办法,围绕特色小镇年度建设计划和重点项目,建立完善市级特色小镇督查推进制度,实行月度进展报送、季度现场督查、年度总结布署。三是建立评估退出机制。建立特色小镇统计考核指标体系,研究建立年度考核评估体系,提升考核评价的科学性和导向性。根据考核评估情况,对发展快、成效显著的小镇预以表彰奖励;对发展慢、主导产业弱、成效不明显的小镇,作出警示、降级或摘牌等处理。

6.落实支持政策。会同市相关职能部门,整合现有各类政策资源,制定全市特色小镇发展政策细则,促进各项优惠政策真正落地。重点是明确小镇建设的用地、财税、金融、人才四方面支持政策。整合现有全市产业“三集”发展专项引导资金,建议设立全市特色小镇专项引导资金,充分发挥政策性资金的“四两拨千斤”的作用,撬动更多的银行资本和社会资本支持特色小镇加快发展。

7.营造浓厚氛围。会同市特色小镇研究院,建设全市特色小镇管理平台,既为小镇建设提供信息化、数字化的管理手段,也为小镇建设提供沟通交流、宣传推广的综合渠道。通过政策传导、典型案例解读、实践经验分享等,提高全市特色小镇规划、建设、运营能力。积极开展特色小镇相关研究,形成一批研究成果。

(作者单位:市发改委)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