侃新闻 | 保护线上卖“拍黄瓜”的积极性

其实,到写稿的时候,笔者也还是没搞清,这“拍黄瓜”究竟该怎么管?

“拍黄瓜”,是咱中国人都认识的一道家常菜。而近日,安徽合肥多家餐饮企业却因为这道菜纷纷被罚5000元。执法者给出的原因是——从业者不具备冷食经营资质。于是,为了这盘黄瓜,网友们吵翻了天。支持一方认为罚款有理有据,但另一方,为经营者们喊冤的声音同样是震天响。

“拍黄瓜”的舆论热点,新京报引用食品执法人员在网络上的留言挺说明问题:“基层食品安全监管更多面临的是,执法者反复入户提醒办健康证、办经营证,而经营者无动于衷,真正上执法手段的时候,经营者就开始打民生热线、网上举报,网民声讨,这是目前面临的现状。当出现食品安全问题、曝光脏乱差,又责怪政府部门不作为,两难……”但经营者同样有苦衷。中国新闻周刊的报道指出,冷食更容易感染细菌、需要专门的营业资质,餐饮企业怎么可能会不知道,但更多是出于现实因素而无法申请相关资质。简单地说,中小微餐饮企业,没这个实力配一间专门的凉菜间。

资料图

而随着舆论聚焦,新闻事件的另一个关键点也披露了出来,即那几个餐饮店因超范围经营“拍黄瓜”导致的行政处罚案,都是发生在网络销售的场合。也就是说,罚的,并不是堂食“拍黄瓜”,而是线上卖“拍黄瓜”,这才是“超范围”的真正所指。

但也正是这个“超范围”的定义,却让笔者想起了刚刚看到的另一篇文章,公众号“中外管理传媒”转发中国锻压协会执行副理事长兼法人秘书长张金在“中国锻压网”的文章——“事实上,保护企业家的积极性重于保护企业”。

更多的内容不再说,只引用其中一段:“在市场中的不少方面,中小微企业都是被排挤的对象,这既有文化上的根深蒂固的偏见,也有经济体制不完善引起的认知偏差。特别是在经济遇到一些下行压力时,中小微企业的压力,无论政府如何出台政策,总是受打击最大的,也是最难以为继的。很多中小微企业老板的积极性都会或多或少地受到打击。”

回到餐饮店超范围经营“拍黄瓜”这个事儿。其实,说他们求发展扩大经营范围,是有些心酸的。因为,更现实的可能是,他们只是主动“自救”求生存。一个共识是,疫情连续冲击下,餐饮业是受伤最重的行业之一。《经济参考报》6月份尚有报道,“餐饮企业一头关联产业链企业,一头关联上千万从业人员,关系众多中小微市场主体,经历此次疫情打击,企业生存困境更加严峻,急需相关部门进一步综合施策、精准施策,加大扶持力度。”主动增加经营品种、从线下堂食走向线上外卖等,也成为餐饮业者积极自救的努力方向。但线上卖“拍黄瓜”被罚的新闻,却告诉我们,这种自救的积极性,迎头撞上了合法经营与食品安全的坎儿,还就是迈不过去了。

近日,经济学家、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周其仁的一篇文章“要是跑不赢,大麻烦在后面”被颇多媒体转发。文章中说:“现在不少经济管制,或曰法规或曰政策,根本就很难执行,弄来弄去大家非得不守法,才容易过日子。讲到这些现象,‘小道理’盛行——这个不让碰,那个不让改。但似乎忘了一条大道理,那就是要让绝大多数人的绝大多数行为,在合法的框架里进行。在一个变化很快的社会,改革要提升制度化能力,也就是化解法外行为,把对他人与社会无甚损害的法外活动,尽可能地纳入法内框架。否则,越来越多的人另起炉灶,‘不和你玩了’,那才叫最大的制度失败。改革本来就难。站在当下这个时点,改起来更难。但是拖延改革,不是出路。”

保护线上卖“拍黄瓜”的积极性,“尽可能地纳入法内框架”,还有一个其他行业的活生生案例。这个夏天红红火火的汽车后备厢集市,起初也一定是法外活动,也必然会影响环境或者影响交通。但在不同的城市,这种民间的积极性同样遭遇不同,有的是简单地被驱散了,有的却纳入了当地夜经济的整体管理与发展范畴,演绎出一道不一样的夜风景……

如是,保护线上卖“拍黄瓜”的积极性,其重要意义,就不止局限于餐饮业一个行当了!(华翔)

编辑:缪小兵

审核:曾海蓉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