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亮新时代|常制不可以待变化,一途不可以应无方,刻船不可以索遗剑

编者按:过去一百年,中国共产党向人民、向历史交出了一份优异的答卷。现在,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踏上了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赶考之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我们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正昂首阔步行进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引经据典、援古证今,赋予典故鲜活的时代内涵,深刻阐释中国共产党初心如磐、历久弥坚的精神密码。央视网《天天学习》特别策划“典”亮新时代系列,与您一起学习领会。

【释义】

《抱朴子》是东晋学者葛洪的道家理论著作。该书秉持以道为本的原则,但在社会历史观层面上,又提出了“变化者,乃天地之自然”“时移世改,理自然也”等观点。葛洪的变化观与原始道家因顺自然、无为而治的思想迥异,显然是对儒家入世思想的继承与借鉴。

在《抱朴子·广譬》中,葛洪提出:“常制不可以待变化,一涂不可以应无方,刻船不可以索遗剑。”涂,通“途”,道路。这句话的意思是,固定不变的制度不能应对千变万化的社会,一条道路不可以通达无数的目的地,在行船上刻记号无法找到落入水中的宝剑。后者讲的就是《吕氏春秋》中“刻舟求剑”的故事。

葛洪的变化观源于其“物性可变”的哲学观。在长期的炼丹和从医实践中,葛洪接触到大量物质变化现象:“铅性白也,而赤之以为丹。丹性赤也,而白之而为铅。云雨霜雪,皆天地之气也,而以药作之,与真无异也。……至于高山为渊,深谷为陵,此亦大物之变化。”物质的变化现象使葛洪得出了“事物可变”的正确结论。葛洪的变化观,既讲“法自然”,又讲“非自然”。“法自然”就是顺应自然,不违背自然规律;“非自然”就是在自然法则之外施以人道,需尽人事,体现了儒道杂糅的特点。

【解读】

在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勇于自我革命,始终成为紧跟党走在时代前列的先进组织。对共青团来说,建设什么样的青年组织、怎样建设青年组织是事关根本的重大问题。”他要求新时代共青团勇于自我革命,跟上时代前进、青年发展、实践创新的步伐。    

勇于自我革命,是我们党最鲜明的品格,也是我们党百年辉煌的“关键密码”之一。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我们党历经千锤百炼而朝气蓬勃,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始终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同一切影响党的先进性、弱化党的纯洁性的问题作坚决斗争,不断应对好自身在各个历史时期面临的风险考验,确保我们党在世界形势深刻变化的历史进程中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在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挑战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直面党内存在的突出问题,以刀刃向内的政治勇气向党内顽瘴痼疾开刀,以一抓到底的钉钉子精神把管党、治党要求落细落实。党内政治生态明显好转,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进一步增强,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勇于自我革命的意志和能力。

党的自我革命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必须慎终如始坚持全面从严治党,把党的自我革命不断推向深入,开拓党的自我革命的新境界,进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保证。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自诞生之日起,始终以党的政治纲领为奋斗目标,以党的指导思想为行动指南,以党的中心任务为神圣使命。作为党的忠实助手和可靠后备军,共青团要自觉对标全面从严治党经验做法,以改革创新精神和从严从实之风加强自身建设,严于管团治团,在全方位、高标准锻造中焕发出共青团昂扬向上的时代风貌!(作者 杨立新)

来源:央视网

编辑:朱超

审核:曾海蓉

(作者:杨立新)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