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身边最美教师 | 张秀颀:用爱心构筑振兴乡村教育梦想

今日镇江讯  8月27日,首届南京都市圈“教育好故事”展示活动在南京外国语学校举行,镇江新区平昌小学张秀颀老师用爱心构筑振兴乡村教育梦想的故事,与来自南京都市圈城市马鞍山、芜湖、滁州、宣城、扬州的教师代表和南京选手同场交流。

随着讲述人谭秀文老师声情并茂、绘声绘色的讲述,张秀颀带着在家乡乡村小学教书育人的父亲的期望, 20年如一日,坚守乡村教育热土,让学生幸福地栖息在教学课堂上,燃起了一个个农村孩子“希望之火”的故事,栩栩如生地展现在人们的眼前。

对孩子多多包容

让孩子学会自尊自爱

熟悉张秀颀的人都说,她有一颗包容的心,能让孩子学会自尊自爱。

小蔡同学上六年级时很叛逆,不仅和同学们处不好,还经常和老师“对着干”。可他却在妈妈生日那天,为单元测验不及格的试卷犯愁——他担心试卷带回家让家长签字,惹妈妈不高兴。小蔡一脸真诚地来求张秀颀:“能不能允许我不把试卷带回家签字,我想让妈妈过个快乐的生日。”

面对孩子难得的孝心,张秀颀破例允许了,并且鼓励他用实际行动来报答妈妈。当天,她特地发去了短信:“小蔡同学妈妈,生日快乐!你有个孝顺的好儿子,真羡慕你!”

张秀颀成全了孩子的孝心,让一个母亲感受到幸福,也改变了一个孩子。从那以后,小蔡对她非常信任,表现越来越好,竟和张老师成了好朋友。

这样的事情不胜枚举,张秀颀总是用爱心和诚意打动孩子;给他们一个机会,成就了孩子,也成就了自己的一段段“幸福”。

一次语文课上默词,仅有副班长小杨同学全对,得到了表扬。可当本子发下来的时候,全对的那张纸不翼而飞。下午放学时,班长小王同学向张秀颀反映,那张纸变成了烂纸团,惊现在她同桌的抽屉里。张秀颀没有被假象迷惑,她判断,这一切是小王同学的嫉妒心在作祟。

对此,张秀颀有些感叹,不太愿意相信,毕竟小王还是个10岁的孩子。她心里更多的是担忧,决心保护和帮助孩子。

张秀颀和她进行了一次次的“秘密交谈”:“一个人犯错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一错再错。”小王终于被感动了,流下了悔恨的眼泪,再也没有犯类似的错误。

替家长分忧解愁

帮孩子增添生活依靠

在农村,留守儿童和外来务工子女居多,很多孩子都由祖辈或其他亲人照顾,生活学习上缺乏依靠。但在张秀颀班上的学生却独享着一份幸福。

来自重庆的男孩小王,父母在镇打工。后来母亲因为药物中毒意外死亡,父亲为此事长时间留在重庆,和当地医院打官司,孩子在这里靠姨父一家生活。家庭的变故让内向的小王变得更沉默了。张秀颀主动嘘寒问暖,经常带好吃的给孩子,安抚他的情绪。

一天,小王父亲打来电话说,小王的姨父姨妈要回去一趟,担心孩子无人照顾。当时,张秀颀刚动了个小手术在家休息,她二话没说,让小王到她家中吃住。小王的父亲一听,哽咽地说:“张老师,给您添麻烦了,太谢谢你了!”

学期结束了,小王要转回重庆读书,张秀颀帮他办好了转学手续。开学后,小王打来电话: “张老师,我想你了……” 张秀颀的眼睛模糊了。

小陈同学的家就住在学校后面,但他的父亲长年在外打工,母亲下午六点钟才下班,因为没人监管,小陈的作业质量较差。张秀颀主动联系家长,让小陈放学后留下来写作业。每天,小陈都享受着特殊待遇——放学到办公室写作业,还有张老师帮他检查辅导讲解。期末,他考到了91分。得知分数的时候,小陈心里乐开了花。

为边远山区送教

燃起孩子的希望之火

张秀颀经常关注贫困地区的教育,想为他们献一份力。2010年9月,她迎来了到贵州都匀市边远山区支教的机会。

当她来到金东谷林小学时,令她难以想象的一幕出现在眼前:大山连绵起伏,学校坐落在群山的一个山腰,旁边只有两户人家。那里的孩子们因为长期缺乏交流而不善表达;山路陡而弯,老师孩子去学校至少要步行一小时……这一切给她的心灵带来巨大的震撼!她坐不住了,恨不得把所有的爱、所有的知识、所有能帮助他们的一切都掏出来送出去。她上的数学研讨课通过可视系统向都匀市的学校现场直播,展示了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深厚的教学基本功,在当地引起了强烈反响。

一个星期的支教活动结束了,张秀颀对都匀边远山区的牵挂却与日俱增。她常常在网上给孩子们送去一声亲切的问候,关切地询问他们的学习情况。

贵州旱灾,她发动大路小学师生给谷林小学捐水;冬季,她为孩子捎去了衣物。她特别牵挂那个脸部严重烧伤的小谭同学,这个女孩脸上留下了大块伤疤,别人都害怕她,非常自卑。支教中,张秀颀一次次与她谈心,讲身残志坚的名人故事给她听,时常给她一个鼓励的眼神,让她感受到很多人在关心她,并对未来充满了遐想。此后,她们一直保持密切联系。第二年,谷林小学有师生代表来大路小学学习交流,张老师亲笔写了一封信请他们带给小谭,小谭感动得哭了。后来,这个孩子做了植皮手术,通过自己的努力考上了师范类院校,毅然决然地回到了老家,成为一名像张秀颀老师一样的乡村教师。

20年来,坚守乡村教育的张秀颀一刻也舍不得离开孩子。今年春天,她在学校摔伤,跖骨骨折,医生建议休息数周,但张秀颀深知学校人手紧张,毕业班的孩子们耽误不起。仅休息了一周,她就拄着双拐、忍着疼痛坚持到校,和老师们一起上课、一起教研。

播下“希望之种”,收获成功硕果。20年来,张秀颀看到教过的学生,或是在各行各业崭露头角,或是回到家乡建设新农村,对此她感到特别欣慰和自豪。张秀颀也从全国首届小学教育专业本科生,成为“全国模范教师”“江苏省333工程培养对象”“镇江市学科带头人”“镇江市十大杰出青年(提名奖)”。在她的影响和带动下,越来越多的年轻教师渐渐成长、成熟起来,担当振兴乡村教育的重任。(特约记者 唐守伦)

编辑:缪小兵

审核:高新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