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印象中的老字号”第七批入围作品展示

今日镇江讯  老字号是一个城市历史和文化的积淀,是宣介城市旅游独特的品牌形象,更是一座城市值得自豪的荣耀。在每个人心中,都有老字号的情感记忆。

1月17日,“创意写作 全城接力”第六季“我印象中的镇江老字号”启动。各写作群好友接力创作,热情分享各自印象中的镇江老字号微故事,回味名城镇江的老字号时光,引发了大家有关春节的老字号乡愁记忆。今选刊部分优秀作品,以飨读者。期待您的参与!

1.无醋不欢

□木木日辰

我是镇江女婿,也算是半个镇江人了。最初认识镇江是从恒顺香醋开始的。结婚十余年来,我对镇江由陌生到熟悉再到爱上它独特的美丽和安静。

记得儿时,家里吃醋就两个牌子,山西老陈醋和镇江恒顺香醋。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尤其是成为镇江女婿后,饭桌上总少不了恒顺香醋。生活在江南更能体会到无醋不欢的感受。   无论是吃酸辣粉、螺蛳粉、火锅、抄手,还是肠粉、虾饺皇……必须沾一口恒顺香醋,更能把小吃的鲜美留在口中,留在味蕾。镇江香醋的最大特点在于它的入口微甜,就像这座有着厚重历史文化积淀的城市一样,需要慢慢感受,慢慢品读它不一样的韵味。

2.我印象中的宴春酒楼

□刘寅

80后的我,小时候住在宝塔路那一带。那时候的宴春可是大家心中的“爱马仕”,如果哪家有点喜事,长辈们之间都会打趣,要上宴春摆一桌!印象深刻的是儿时父亲抱着我走在人民街上,指着巷口的红色小楼对我说,“等你过生日带你上宴春哦!”

宴春的早茶,吃的不是味道,而是心中对家乡的情怀。记得小学三四年级开始,但凡暑假,妈妈如果来不及给我做早饭,就会给我5块钱,让我去宴春吃一碗白汤面。盛夏的早晨,走在熙熙攘攘的大西路上,阳光透过林荫,光影斑驳。那一碗浓浓的白汤面,让我回味,如  今到了宴春,除了蟹黄汤包、水晶肴蹄,白汤面是我必点的。

如今工作了、成家了,外地的同学来镇带他们品尝地地道道的镇江味儿,又或者恰好周末有空,带着家人孩子起早吃个早茶,都会上宴春,就像我的父母对我一样!

3.我和宴春酒楼、解放剧场的一次特殊亲近

□吴家祥

1957年,我和弟弟跟着父母回到镇江投靠外公。妈妈带着弟弟住在外公家,而我则投靠我的堂哥住在潮水沟十八进。堂哥当年在解放剧场工作,堂嫂就在宴春酒楼上班。而我则因投靠堂哥堂嫂,和宴春酒楼、解放剧场有了一次特殊的亲近。

那年我八岁,一年级。记得那天放学回到家,堂哥特别兴奋,让我尽快做好作业,跟他去吃晚饭看戏,还不断念叨,今天有角儿在剧场演出。我匆匆忙忙做好作业,跟着堂哥先去了宴春酒楼吃了晚饭,随后,就来到了解放剧场。一进门就看到大厅里布置的剧团名角的油彩剧照,记得那天挂的是武松打虎,我兴奋不已。京剧《武松打虎》是盖叫天的代表作。那天武松一上场我就感到了威风凌凌的气势,再到老虎的出现,及至武松打虎的过程,真让我大饱眼福。第二天上学,我和同学们胡吹海聊,同学们纷纷向我投来羡慕的眼神。我也因此知道了解放剧场的“名气”。

4.学会了清蒸蟹粉狮子头

□山峰鸟

记得1985年一毕业,我就到宴春学徒,行行都想学,最后在宴春师傅的指点下,学会了清蒸蟹粉狮子头。

蟹粉狮子头同样是镇江美食中的特色名肴。它色味鲜香、口味丰富而不混乱,是一道鲜嫩清爽又让人回味无穷的美食。它的制作十分讲究,要选用肥瘦相间的猪肋肉、搭配鲜甜的蟹黄打成细腻的肉泥,再制成劲道浑圆的丸团。它的汤汁鲜美异常,开盖时香气氤氲,令人垂涎三尺。

由于过于酥嫩,一旦用筷子去夹,狮子头就会完全散开,香味和口感尽数流失,所以蟹粉狮子头只可用汤匙细细品尝。我学会这手艺,经常为家里人和朋友做蟹黄狮子头。个个都说好吃,香而嫩,都为老字号宴春酒店蟹粉狮子头竖大母指。

5.我印象中的老字号一枝春

□莲叶下的浮萍

位于宝塔路上的一枝春素菜馆,是当年老镇江素食食界的金字招牌。

入得店里,玻璃橱里的各种精致菜肴,虽说是纯素,但吃起来却胜山珍。不知我说得可对,那里的食物好多都是豆制品,我喜欢那里的素大肠,还有素鸡,素什锦,每吃一口,似乎都有麻油的清香。

创建一枝春的老板有可能是个佛教徒,他用纯粹的素食,为一心向佛、普渡众生的人们,营造出了视觉味觉的万千世界。

6. 恒顺酱油承载着儿时的快乐和期盼

□日日月月

记得小时候最喜欢打酱油,一喊我们打酱油,就是要烧荤菜了,拿着酱油瓶麻利的跑。所以镇江恒顺酱油不仅味鲜口美,它还承载了我们小时候的快乐和期盼。

现在老了,什么菜都有,但恒顺的红烧酱油是我家大菜、硬菜的主要调味品,我对它的口感咸淡、颜色浓度了如指掌,无任菜多菜少,都能很有把握的倒入计量适中的酱油,不是吹牛,只要有恒顺酱油做伴,没有我烧不好的菜。(全媒体记者 朱浩)

海报制作:谢志斌

编辑:万嘉

审核:高新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