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江苏提醒!警惕“社工证”考证骗局

“人才紧缺,鼓励宝妈、待业、退休人员报考,五险一金、周末双休。”

近日,网络上刮起一阵“社工潮”,不少社交平台大肆宣传“社工证”不仅“考核门槛低”“收入高”,甚至还能“包分配”“推荐上岗”。

这个证到底是真是假?真有这种奇效吗?新江苏记者进行了调查。

是真是假?证是真的,其他都是假的!

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发布的《国家职业资格目录(2021年版)》显示,“社工证”全称为“社会工作者职业资格”,作为水平评价类的一种,位列目录第37项,属国家认可的职业资格证书。

新江苏记者调查时发现,即便是真的“社工证”,也没有像宣传的那么神奇。

部分培训机构对“社工证”介绍中,出现“考核门槛低”“收入高”“持证上岗”“包分配”等噱头,过分夸大、虚构“社工证”实际用途。铺天盖地的推广信息让部分网友以为,“社工证”是“社工”的上岗证明,但事实并非如此。

《国家职业资格目录(2021年版)》明确表示,社会工作者职业资格证是国家对从事社会福利、社会救助、社会慈善等社会服务机构中从事专门性社会服务的专业技术人员的“水平评价类”职业资格证书,而不是准入类。换句话说,“准入类”是某项职业的准入门槛,没有相关证书就无法从事该项职业;而“水平评价类”体现的是某项职业从业者的技术技能,并非准入门槛。

随后,记者以报考“社工证”市民的身份向南京市社会工作者协会咨询时,工作人员表示,国家发放的“社工证”分为助理社会工作师、社会工作师、高级社会工作师三种,都是水平评价,不是准入资格。工作人员特别强调,“社工证”不是从事社会工作的“敲门砖”和“上岗证”,而是行业内对从业者工作水平的一种考核和认定。所谓“只要考到这个证,就有民政部门官方主动联系你给你安排和分配社工岗位的工作”等言论,纯属为虚假宣传。

部分培训机构虚假宣传,已有多人被骗

培训机构夸大“社工证”的作用,自然是为了诱使更多人花钱参加培训,以便于其从中牟利。

记者调查发现,近期已有不少人陷入“社工证”考证骗局。在某投诉平台,仅4月份关于“社工证被骗”的投诉内容已有1200余条,大多是“虚假宣传”“诱导消费”。受骗者中既有待业大学生,也有带娃之余希望提升自我价值的宝妈群体,不少希望“发挥余热”的退休老人也被卷入骗局。

据大四学生小吴介绍,4月19日,他在某短视频平台浏览信息时,刷到一条“社工证”培训内容,推广文案表示“行业急缺,持证上岗,周末双休+五险一金。”同时还配发了一段视频,封面是几位穿着红色马甲的“社会工作者”。

进入推广页面后,一名自称报考指导老师的人发来消息,要求添加小吴微信详聊,称可以轻松拿证,考过还有领国家补贴,最主要的说还能推荐当地就业。一番铺垫之后,小吴交了299元培训费,后期又额外缴纳了2700元升级vip服务。当发现被骗后,小吴申请退款始终没有得到回应。

根据小吴反馈的信息,记者通过社交平台的推广信息添加了一位自称王老师的微信,其很快向记者发来数十条推介消息,消息内容和小吴展现给记者的几乎一致。

当记者以学员身份询问初中学历能否报考,王老师回复称“可以备考初级的,从2021年开始就不需要提供学历证明了”。随后,他向记者推荐399元的培训课程,并承诺考试通过率很高,基本上达到100%。

但官方发布的2023年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报名工作通告中显示,最低级别的助理社会工作师,最低报名学历为高中或者中专学历,且需要从事社会工作满4年,并不像王老师所说的“不需要提供学历证明”。

当记者截图询问该如何解决时,王老师则坚称可以报考,“不会为了三百多块砸了自己的招牌”。

警惕报考骗局,弄清需求再报考

面对这些层出不穷的骗术,记者又向南京市社会工作者协会反应相关情况。

南京市社会工作者协会一名工作人员在接受记者咨询时直言:考取“社工证”本来是一件好事,但是许多培训机构通过虚假宣传,反而造成了恶劣的社会影响。近期已经收到过不少关于“社工证”培训被骗的投诉电话,且有逐步上升的趋势。

工作人员特别提醒,社工证是真的,但骗子的承诺是假的。社工证仅为职业资格证书,考得证书并不意味着有工作,政府部门也不会因此而安排就业、分配岗位。考生要认真全面了解证书考试情况和适用范围,再决定是否报考,不要相信网上一些夸大的虚假宣传,谨防上当。

工作人员借此提醒广大考生,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是国家组织的考试,全国只有中国人事考试网一个报名通道,考生在报名时要通过官方网站查询信息,有疑问的请咨询当地人事考试中心,切勿轻信培训机构介绍。(新江苏·中国江苏网记者 孙秦旺)

来源:新江苏·中国江苏网

编辑:朱超

审核:沈菲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