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花副刊 | 梦回萨家湾

文/石峰

微信上,军校同学肖军发来一条短信:“昨晚梦到我们又回萨家湾了,我喊你一起去食堂吃饭,这意味着什么?”我回了一条:“说明你想学校了……”

转眼离开母校快20年了,但是在母校的点点滴滴却时常在梦中出现。那熟悉的校园,熟悉的教员,熟悉的同学,以及一草一木,至今回想起来,都是那样的令人难忘。从1977年建校,到2017年撤销建制合并组建新的国防大学政治学院,南政院总共只存在了40年时间,但就是这短短的40年,使每一个曾经身处南政院的学子都会为之自豪。

图 摄 伍旭东

大学千千万,但是能在读书时看到文物古迹的大学,似乎并不多,而我的母校解放军南京政治学院却是这为数不多的大学之一。位于鼓楼区中山北路三百零五号(我们更愿意称之为萨家湾)的南京政治学院分为东西两部分,西侧为原国民政府交通部旧址,是我们的教学楼,东侧为原国民政府行政院旧址,是学院领导办公的地方。和其他军校气势恢宏的大门不同,南政院的大门低调而含蓄,但是却在内敛中透露出一丝不同,让驻足观赏的人总能够品出不同的韵味。“打扫卫生时手脚利索点,别把门窗弄坏了,这可都是文物”,这是南政学子们代代相传的一句话,也是我们对母校的第一印象。

因为南政院的新闻系是全军最有名的,对于一直想从事新闻写作工作的我来说,能够就读新闻专业是向往已久的,但是在报考时才得知,新闻系招收军队学员有一个特殊条件,就是要在省级以上报刊发表过新闻作品,无奈之下只好改报军队政治工作专业。于是在2002年的9月,我如愿走进萨家湾,成了进修系十五队的一名学员。

从基层作战部队到军中一流学府,南政院带给我的冲击是强烈的,每天的生活都充满了激情。端坐在窗明几净的教室,聆听着军中知名教授的授课,只能用醍醐灌顶来形容自己的感受。除了本校的教授,南政院还不定期邀请军内外的知名专家学者给我们授课。

在南政院学习的两年时间里,除了教室,我去得最多的地方就是图书馆。每次吃过晚饭,如果晚上没有课,我就会早早地去抢座,因为人多位置少,去得晚的学员经常会没有椅子坐,这时候大家也不会太在意,随便找一个角落席地而坐,聚精会神地读着自己挑选的书报杂志。阅读的时光是快乐的,也是短暂的,不知不觉中就到了闭馆的时间,在图书馆老师的催促中,大家意犹未尽地做好标记、合上书本,放在一个自己能够找到的位置,等下次来好继续接着读。那时候的我曾经在一周时间里读完了8本书,现在想起来还觉得有些不可思议。

当然了,最难忘的还是学校里的那些教授,给我们上课的很多都是军内的知名教授,有些都已经是将军级别了,但是面对我们这些年轻的学子,他们总是笑容满面,不厌其烦地为我们传道授业解惑,即使是临时代课,也是兢兢业业、一丝不苟。记得毕业于复旦大学新闻系的盛沛林教授,曾经给我们上过一节新闻专业课,虽然只是短短的一节课,但是讲台上的盛教授却声情并茂,书写的板书也极为有力。我虽然不是新闻学专业,但就因听过几位新闻系教授的讲座,就为我打下了新闻写作的基础,让我毕业以后在部队如愿成为一名新闻干事。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随着军改,南京政治学院已经成为历史,但是作为一名曾经的南政人,这个称呼值得我一辈子去骄傲。每当我拿出珍藏的校徽怀念在南政院的时光时,我总会想起当年蒋院长讲过的一段话:“选择了一种职业就是选择了一种生活,赢得了一次挑战就是赢得了一次机遇,融入了一个集体就是融入了一段历史。”这段话,在今后会一直影响并指引着我不断前行。

编辑:朱超

审核:滕建锋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