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花副刊 | 川流画坛《三部曲》 “狂、癫、痴”话大师

□ 童生

近日,随着“江苏历代文化名人传”之《黄公望》新书首发,暨“富春山水说大痴”讲座的开讲,作家、画家、文化名人王川老师的古今画坛巨匠系列评传:《狂石鲁》、《癫书狂画——米芾传》和《黄公望》,“狂、癫、痴”画坛《三部曲》正式形成。以画家和作家的两支笔来评述古今画坛开宗立派的大师,这在中国文化史上也是罕见的,也必将在中国画坛和文学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印迹。

画坛《三部曲》系列的形成,绝非偶然。贯穿于其中的是作者公正、客观、辩证、立体全方位地评述三位大师的人生轨迹和成就:是走进人物心境,用感性的笔调、理性的思维、真切而生动的讲述:是思想性与艺术性融为一体的画坛“春秋”之作。

“宁作我,岂其卿”。“狂、癫、痴”固然是三位大师的性格使然,但却折射出他们被所处的时代构架所节制,是压抑下的反抗。苦难、折磨、迷茫和无奈,带给他们的只是表象,反过来却又成为艺术创作的原动力。

狂石鲁:个性纯真、行为豪荡、特立独行。往往寓真于诞,寓实于玄,始终秉持“一手伸向民族传统,一手伸向人民生活”的创作理念,是“长安画派”的开山鼻祖,创作了以《转战陕北》为代表的一大批革命主题诗意画,充满浪漫主义情调的红色经典作品,被誉为当代中国的“凡·高”。

癫米芾:其性格是复杂的,既有不合时宜的迂阔,又有忘我的投入与执着。他能对着石头拜“石丈”,亦或是借物抒发自己心中的哀怨与不公。在绘画的表现形式上,自谦为“墨戏”,将泼墨、积墨和焦墨巧妙地结合,完成了从中国文人画到大写意山水画的变革,独创了“米家山水”画派,屹立于中国画坛之巅。

大痴黄公望:性格的形成与纷繁复杂的社会环境、人生职场的起起伏伏息息相关。郁郁不得志,失望、郁闷而不谙世事,入观为道。他大隐于富春江畔,痴迷于山水,集历史上诸画派之大成。以《富春山居图》为代表,开宗立派,以千变万化的“浅绛式”皴法为表现手段,直接催生了“明四家”画派的形成,为后世所师法。

纵观三位大师,他们寄情于画笔,师古而不泥古,取其神而法其道,恣意地释放自我,以惊世骇俗的艺术表现形式和励志无悔的生活态度,终成一代大家。

画坛《三部曲》的形成,是作者历时三十余年,大量的采访与阅读,不畏艰辛地追寻和体验三位大师留下的史料和足迹,占尽第一手资料的结晶。“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用在这里恰如其分。作者与石鲁大师相处十年,多角度地客观描述,呈现出立体的石鲁其人:对米芾和黄公望,虽不能席坐而论,却能够根据史料,穿越时空与两位大师直面对话。作者以画家的感性思考进入三位大师的心扉,客观、准确、鲜活地描述他们的所思所想;又以作家的理性思维,冷静、公正、辩证地分析他们的得失成败。最为难得的是对史料多重验证,求严谨、不武断:对三位大师有争议的部分,鲜明地提出自己的观点,同时允许不同观点存在;对未解的谜团,允许存疑,留给读者去思考、去求证。这决定了《三部曲》能经受时间的考验,像美国作家欧文·斯通著的《凡·高传》那样流传下去。

画坛《三部曲》不同于普通的、白描式的记叙传记,是作者融入浓郁的情感,如歌如泣的评述。象汩汩的川流,时而流淌着陕北高原黄土地的苍茫与浑厚;时而流淌着江南水乡与峰峦烟云的隽秀;亦如流淌着起伏跌宕与热情奔放的无声交响乐,让读者流连其中。作者以画家的专业视角、以作家的散文笔调,叙生平、论书画、品诗赋,无不呈现出人物之美、画作之美和文字之美。“文章书画以美为贵”,这是石鲁大师题给作者的箴言,而恰恰又是画坛《三部曲》的灵魂所在。

发现美、探究美、表现美和推介审美是作者毕生的追求。王川老师几十年来,对古今中外的文化艺术的表现形式,作了全方位的介绍和剖析,并亲力亲为创作了一大批小说、散文、版画、壁画、重彩画、雕塑等艺术作品,让读者感受美在其中。在传承和创新上,则汲取了三位大师的精髓,走进传统又跳出传统。用王老师的话说:“不师笔墨师结构,取其骨;不法其貌法其神,取其魂”,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这也诠释了当下“守正创新”的艺术创作思考,无疑增强了读者对民族文化的自信和审美鉴赏力。我们期待着川流画坛下一部巨匠的评传和《美在Na》的问世,更加丰富我们对美的感知和享受。

编辑:黄昕彤

审核:解斐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