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史札记 | 礼可礼处

□ 滴石水

中国是一个典型的人情社会,无论商场还是官场,无论是亲属之间还是上下级之间,红白喜事、登科中榜、升迁调动、贺岁祝寿……送礼是司空见惯的事情。怎么处理别人送的礼,有的时候很让人纠结。“千里之堤 溃于蚁穴”“针尖大的孔能穿过斗大的风”……警语启示后人:对送礼必须防微杜渐,一尘不染。“羊续悬鱼”,让挂于门前的干鱼,成为拒绝收礼的门神;“陶母退鱼”,让一坛腌鱼成为嘱子清廉的教材;“两袖清风”,于谦的明志诗传颂至今,盼望为官者乐守清贫;《严禁馈赠檄》,清代名臣张伯行、于成龙拒收礼物掷地有声的严词,影响久远……历史上这些廉洁名臣的典故,一直教育着后人:清廉是为官立身稳身之要。

后来读史书,看到一些封疆大吏、柄权重臣对礼的处置,很有一点软处理的感觉,认真品嚼,觉得也很有道理。

《后汉书》记载:“山阴县有五六老叟,龙眉皓发,自若邪山谷间出,人赍百钱以送宠。”东汉名臣刘宠被征召任将作大匠时,山阴县五六个眉白发皓的老翁,从山谷里走出来,每人拿着百钱,送给刘宠。刘宠很为难说:各位父老何必这样呢?老人们说:“山谷鄙生,未尝识郡朝,它守时吏,发求民间,至夜不绝,或狗吠竟夕,民不得安。自明府下车以来,狗不夜吠,民不见吏。年老遭值圣明,今闻当见弃去,故自扶奉送。”原来这些身处山谷的老人,从没有见过刘宠。他们只是觉得过去的太守在任,官吏到处搜刮民脂,昼夜不断,犬吠通宵,不得安宁。自从刘宠到任后,夜里听不到狗叫声,白天晚上百姓也看不到官。这些垂垂老者难得逢处太平之时,现在听说刘宠要离开,特地从山谷中走出来,送一点钱表达心意。面对五六老翁的百钱之礼,刘宠说:“吾政何能及公言邪?勤苦父老!”说归说,钱怎么办?刘宠“为人选一大钱受之”,无奈之下刘宠从每人的钱中挑了一枚大的铜钱接受了。读到此处,我十分敬佩刘宠的处理办法。这五六老翁乃是平民百姓的代表,他们蹒跚而来,是出于对刘太守发自心底的爱戴,那手中的钱,不仅仅是钱,更是百姓的深情厚意。挑一枚收入,百姓的心意领了,百姓心中的敬意更重,刘宠也定会从这一枚钱中更加珍惜百姓之情,更加加倍为民谋福。

曾国藩曾被后人评为修身齐家治国的“千古完人”,立功、立德、立言“三不朽”。他受朝廷重任,出任两江总督。这天到安庆上任,地方官纷纷上门贺喜,给他置办公馆,送家具、被褥、细软。曾国藩见状,笑嘻嘻地说,大家很用心,但这么多东西我不能收,但大家的心意我又不能不收。他从一大堆的礼品中挑出了七领草席,说这是我目前最需要的东西,你们今后到我这里来,草席一铺,你们也用得上。看到这则故事,我真为曾国藩的处理办法叫绝。部属之间,你来我往,很正常,断然拒绝,上下之间一下子就拉开了距离,但是照单全收,部属今后会贪腐得更烈、送得更多。收了七领草席,既等于告诉大家,不要在送礼上费心思,又等于告诉大家,我们之间要亲如家人。所以,收七领草席,引导大家上下之间相处要真情实意。

当然,乐于送礼者,大多不是山谷老翁、真情部属,饱藏私心的人更多。在书上看到曾国藩另一则故事,他手下有一员大将,叫鲍超,此人是湘军中战斗力非常强的猛将,特别能打,也特别能抢夺战利品。曾国藩平时爱之能战,忧之太贪,谆谆诱导不少。这天,曾国藩过生日,鲍超带着十六包礼物来祝寿。面对这十六包礼物,曾国藩叫鲍超打开,一看基本都是金银珠宝、古玩字画。曾国藩对鲍超说,让我挑一挑我最喜欢的东西好吗?鲍超十分高兴,直点头。曾国藩挑来挑去,最后挑中了一顶绣花小帽,说人头上要有个紧箍咒,这小帽很好。剩下的叫手下包扎好“完璧归超”,鲍超十分清楚曾国藩的用意,只好带着礼物走出曾国藩的大营。

由此看来,我感到礼也可以礼处。扎紧篱笆这非常重要,但这篱笆要扎在内心深处,形成坚定的意念。蚁穴溃堤,对于人生而言,是心中不能有蚁穴。刘宠成“一钱太守”,世人不是贬之而是褒之敬之,他也没有因为一钱之“蚁穴”,造成溃堤之势;曾国藩收草席拿小帽,也正是因为心中“蚁穴”封堵严密,不致在腐败透顶的晚清之际,卷入茹毛饮血的贪腐大军。反观如今,倒是有些人表面上一尘不染,严词拒礼,弄得动静很大,而内心深处欲洞大开,贪得无厌。所以,礼可礼处,要像孔子所说的尊礼守礼那样,心中永立道德规范之柱。

编辑:朱超

审核:杨佩佩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