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感冒“高仿病”需留神

今日镇江讯(通讯员 钱小蔷 孙卉 全媒体记者 杨泠)“孩子烧了6天,吃了退烧药体温能下去,但过几个小时又升上来了。这次感冒实在太厉害,挂了几天水也不见效,主任能不能再换个药试试?”近日,市民周女士抱着5岁的女儿瑶瑶,来到江大附院儿科主任医师吕进泉的门诊。吕进泉仔细诊查后告诉周女士,孩子所患疾病并非普通感冒,可能是川崎病,需要立即住院治疗。

周女士听完有些懵:“川崎病是什么病?从来没听说过啊!”她随即掏出手机搜索,看到川崎病的相关词条后,瞬间紧张起来,赶紧为孩子办理了住院手续。医生对瑶瑶进行综合评估后,确诊其为川崎病。经过及时救治,瑶瑶的病情很快好转,现已康复出院。

“高仿感冒”易误诊

“孩子感冒不是一两次了,我们觉得这方面经验还比较足,吃药不见效就立即去挂水了,没想到第6天烧还没退。”瑶瑶的父母起初认为孩子只是普通感冒,作为家长在这方面也是“身经百战”,一直没太重视,没想到差点耽误了治疗。

虽然瑶瑶持续发热的症状和普通感冒很像,但仔细观察还是能发现一些端倪:瑶瑶的大腿内侧及肛门周围有大片红色的斑丘疹,颈部淋巴结肿大,眼睛红红的,嘴唇干裂得厉害,一直在脱皮……这些都是以往感冒不曾有过的症状。

“川崎病的前期症状和感冒非常相似,别说家长了,就连儿科医生也容易被误导。”虽然是儿科高年资专家,但吕进泉对川崎病的诊断还是格外谨慎。

据介绍,川崎病是一种常见的以全身性血管炎为主要病理改变的急性、发热性、出疹性疾病,常见于5岁以下儿童,于1967年由日本川崎富作医生首先报告,因此得名。吕进泉说,该病早期往往只表现为反复发热,容易误诊为急性感染性疾病,而且部分患儿临床症状不典型,增加了诊断难度。川崎病的诊断依据主要是临床症状,一般患儿持续发热3—5天,且抗感染治疗无效后,医生才会考虑川崎病的可能。

治疗不及时可伤“心”

川崎病是可以治愈的疾病,为什么医生面对它时“如临大敌”呢?吕进泉表示,因为该病的危害性大,治疗不及时可能会对患儿的心脏造成永久性伤害——冠状动脉病变,严重者可能死亡。

一旦怀疑川崎病,医生会建议做心脏彩超,排查有无冠脉扩张,如果已经形成了冠状动脉瘤,可能需要长期服药。

川崎病的最佳治疗时机是发病10日内,需要强调的是,治疗川崎病要大剂量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这是一种血液制品,所以存在一定的感染风险,很多家长也因此特别焦虑。吕进泉说,作为医生,他非常理解家长的顾虑,但是治疗川崎病,丙种球蛋白是必须的,没有其他替代品,感染风险相对而言是很低的,而拖延治疗的风险却无法预估。

川崎病复发率1%—2%,绝大多数患儿预后良好。患儿痊愈出院后还需遵医嘱服用一段时间药物,此外,还要定期随诊、复查心脏超声等,评估冠状动脉受累情况。

抓住6个典型症状可识别

吕进泉提醒,川崎病不是传染病,但其病因不明,流行病学资料提示多种病原,如立克次体、葡萄球菌、链球菌等为其病因,但均未能证实,所以目前还没有明确的预防机制。但是如果孩子出现以下6种典型症状,需引起重视。

持续发热,体温可达39℃—40℃,持续5天以上,抗生素治疗无效;球结合膜充血,于起病3—4天出现,无脓性分泌物,热退后消散;嘴唇干裂,舌乳头突起、充血,呈草莓舌;急性期手足发红、肿胀,恢复期甲周脱皮;多形性红斑和猩红热样皮疹,常在第一周出现,肛周皮肤发红、脱皮;颈淋巴结肿大,表面不红,无化脓,可有触痛。

一般出现上述6种症状中的5个,即可诊断为川崎病。但有些患儿属于不完全川崎病,只有3—4项符合,还需要完善实验室检查,进行综合评判。

文中患儿及其家长均为化名。

图片:江大附院提供

编辑:朱超

审核:杨佩佩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