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旧泛黄的通信录记录的岁月

□ 曹树高

前天,我在查找一本笔记本时,无意间找到了一个20世纪80年代初的小小通讯录,望着这本泛黄陈旧的通讯录,不由得感慨万千。虽然,通讯录里的人员和地址还有少数的电话号码,都是我当年经常联系用的,但随着时光流逝都已成为过去。

20世纪70年代初,我应征入伍到上海。后来由于工作关系经常要与一些单位和朋友打交道,有时要打电话,只能写信联系。为了不弄错,我就用这小小的通讯录记下了这些单位和人员。那时候,虽然在上海,但通讯条件仍较差,有些小一点的单位还没有电话,找人只能打到公用电话点请人去叫,更不要说私人家庭的电话了。我与家人联系都是写信,实在有急事时,只能跑到邮局发个电报。

这种不便的通讯,误事也是常有的事。

我印象最深,也让我终身遗憾的是1981年10月的一天,弟弟给我发来一份加急电报,说母亲病危要我速回!我拿到这份电报一点也不信,还对身边的战友说,两个多月不来信,突然来封电报吓人啊。那时,有许多战士想回家看看总是编造各种理由请假。而他们最好也最容易获得批准的理由,就是父母病危了。我拿到电报时,也怀疑这是封假电报。大概半小时后,爱人从镇江也发了一份电报给我,要我快回,她正在往家里赶。看到爱人的电报,我慌了,母亲确实是危险了,不然爱人不会给我发电报的……我赶到家时,母亲已经撒手人寰,一家人都在等我啊,我悲痛欲绝。父亲老泪纵横地对我说,不怪你,我们事先没有告诉你,让你一下子也难以接受。那时通讯如果稍好一点,哪怕有个电话打一下,我也不至于连母亲最后一面也见不到呀。多少年来,对于母亲的去世,我一直在自责。

20世纪90年代初,邮政储蓄银行规定存3000元,可以代装住宅电话。我当时下决心也装了一部住宅电话。

随着时间的推移,通讯条件在不断改善。到2004年,女儿去英国读书,以及2010年女儿作为访问学者第二次去英国,我们不仅用上了电话,还用上了视频。我们每周都要进行视频聊天,虽隔万水千山,也如近在身旁。现在的通讯更加发达方便,智能手机发信息直接手写就行,手机就可以直接视频通话。

几十年过去了,今天又看到这本陈旧泛黄的通讯录,真让人感慨社会发展太快。我们这些老年人,必须再学习,与时俱进,否则就会被社会淘汰了。(编辑 花蕾)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