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援疆手记⑪ | 红色歌曲伴我守边关

广场一角

今日镇江讯  原以为造访兵团四师74团的钟槐哨所,是我此次援疆采访仅有的边境线体验。未料,临近尾声,竟有了一次参观边防连的机会。日前,伊犁垦区报社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时,我随同来到了中哈边境霍尔果斯河畔的阿拉马力边防连。如果说,护边员是发动人民战争群起守边的重要力量,那么,边防连则是挺进在边境线上的前哨尖兵。

在新疆,豁然开朗的视野尽头,你总能看到雪山,它们多为天山的支脉余脉。其实也很好理解,疆内的许多河流源头即是天山上的冰川融水。前往阿拉马力边防连的路上,群山皑皑白雪,雪峰之上白云环绕,分不清那片纯白究竟是云还是雪。看似近在咫尺,真要跑起来到达山脚下,弯弯绕绕常常要花上好几个小时,当地人形象地称之为“望山跑死马”。

沿途大片大片的苹果园内硕果盈枝,一筐筐苹果正在装运发车。见我一脸困惑,垦区报同事告诉我,阿拉玛力的突厥语就是苹果的意思。邻近的61团就盛产天伊牌红富士苹果,销售异常火爆,部分还外销哈萨克斯坦等国。果品出口亦成为拉动61团经济发展的“火车头”。

边界附近的山坡美景

车在崎岖不平的巡逻路上颠簸,两边是丘陵和戈壁的混合地貌,山坳之下两国界河霍尔果斯河静静地流淌。山坡之上,野杏树一簇簇一丛丛,或红或黄、或绿或紫的叶片漫山遍野,煞是好看。连续的盘旋而上,终于来到海拔1500米、卡拉乔克山下的阿拉马力边防连。

连队广场

边防连一幢旧楼顶上,一排红色的大字“毛主席的战士最听党的话”赫然在目,仿佛把人带入那个洋溢着革命浪漫主义的火红岁月。“毛主席的战士最听党的话,哪里需要哪里去,哪里艰苦哪安家,祖国要我守边卡,扛起枪杆我就走,打起背包就出发……”这首人人熟知、脍炙人口的歌曲《毛主席的战士最听党的话》就诞生在这里。

广场绿地里红歌词曲刻成的碑

这首红歌记录着阿拉马力边防连守卫边关的不变初心。连指导员金鑫告诉我,1962年,当时阿拉马力边防站首任站长率领建站的10名官兵,牵着七八匹马,拉着3峰骆驼,带着一口锅加几把铁锹,背上给养,从霍城县走了一天的路到了阿拉马力。那时霍城的牧民听说解放军要到阿拉马力驻防时,都很吃惊地说:“不被冻死,也会在半夜给狼叼了去。”次年,时任伊犁军区宣传干事的李之金在连队蹲点期间,看到守边将士面对恶劣的自然环境,爬冰卧雪,风餐露宿,依然精神抖擞,遂作词作曲。很快这首歌唱响了伊犁河谷,唱遍了大江南北。

金鑫介绍连队历史

荒凉与隔绝成为这里守边的底色。直到2001年以后,阿拉马力边防连才通了水电,后来又修了巡逻公路。吃苦耐劳的精神仍然一脉相承。进入新世纪,根据正式生效的《中哈边界协定》,我国恢复对河源地区行使主权,中哈边境这一争议区回到了祖国的怀抱。2004年,连队15名官兵首次乘马进驻河源地区执勤,开启了连队守防历史上新的一页。但河源地区平均海拔3500米,气候多变,昼夜温差大。物资给养比较困难,没有新鲜的蔬菜,只能吃土豆、洋葱和罐头。因为缺少维生素,战士们的嘴都裂开了口子,但大家却甘之如饴。

“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半个多世纪过去,边防官兵换了一茬又一茬,生活工作条件有了根本性的改善,但部队艰苦奋斗的思想作风没变,“毛主席的战士最听听党的话”“哪里需要哪里去”的政治本色没变。

连史馆里珍藏的建站之初的老物件

每年新兵来站,头一件事是组织他们参观连队荣誉室,第二件事就是教唱《毛主席的战士最听党的话》,这已成为这个边防连的传统。金鑫表示,在连队光荣历史的感召和优良传统的熏陶下,一代代官兵坚持用忠诚守边防,用激情干事业,自觉做到苦中见精神,苦中有作为,把火热的青春、无限的忠诚献给了卡拉乔克山这片神奇的土地,也献给了祖国无上光荣的守边事业。(镇江报业援疆记者 陈志奎)

编辑:金凯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