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手工缝制布鞋

不只是儿时,就算到了中年,我们兄妹几个有时还穿着母亲手工缝制的布鞋。

我出生在上世纪五十年代,那时市场上的童鞋少之又少,家庭经济条件也不足以支持一家大大小小的成员都到商场里买鞋子穿用。所以在我们刚出生时,穿的都是母亲手工缝制的“虎头鞋”(俗称老虎鞋)。虎头鞋穿至周岁后,我们就换上了母亲制作的小圆口布鞋。因我们家庭人员较多,再加上姨妈家的表弟表妹共十余人,一年四季穿的布鞋都由她一人做完。夏季赶制布拖鞋,冬季赶制棉布鞋,平时缝制单布鞋。那时,母亲白天要参加生产队的集体劳动,只有晚上抽出时间为我们缝制布鞋。每年腊月,母亲为了全家能穿上新布鞋过年,每晚要缝制到深夜才上床休息。当年没有电暖条件,最多是放一个火缸盆在身边取暖,她常常饿着肚子,手脚冻得冰凉。

母亲在极其艰苦的环境下操劳着全家的缝补任务,但乐观的她会苦中作乐。我们小时候,晚饭后的黄昏时分,在昏暗的煤油灯下,兄妹几个经常围坐在母亲身边,一边看她缝制布鞋,一边听她讲故事、猜谜语。母亲常把我们逗乐,见我们猜不出谜语时,会让我们动脑筋多想想,特意歇一段时间才揭开谜底。她看到我们乐,自己也就乐。

我小时候穿新布鞋,有个小插曲:约十一二岁时,有一次母亲带我们去外婆家,这天是阴雨天,母亲让我穿上刚缝制好的一双新布鞋。我抓在手上,反反复复地左看看右瞧瞧,白白净净的鞋底、光光表表的鞋面在我眼里就是一个艺术品。因地上有点湿,我实在舍不得穿新鞋踩在湿泥地上走,就还是穿着旧鞋去。我把新鞋装插在两边的裤袋中,走到外婆家时仍舍不得穿,新布鞋一直装在裤袋里带回了家。

手工缝制布鞋的工序中,最繁琐的是制作鞋底(我们俗称衬鞋底)。布鞋底是用几十层碎小布块,放在鞋底样片上,一层一层叠放整齐后,修剪鞋底边沿,表层再用白坯布(俗称洋大布)包面。鞋底缝好就得配鞋面,鞋面与鞋底的尺寸不能有误差,一旦面与底有差别,缝制成的布鞋一是穿着不舒服,二是没样子。母亲是位心灵手巧的农村主妇,在整个村子里缝制布鞋的手艺是佼佼者,大部分的村妇在选剪鞋样时,都会请母亲来目测鞋样。她把鞋底的样剪下,往脚底一托,稍作修剪,就可把鞋底样剪好,再按葫芦画瓢剪鞋面样。

由于母亲缝制布鞋很有名气,晚年时居住在吕城集镇上,左邻右舍看到她做的精致布鞋,都很羡慕。一位中年女士蒋某,不会缝制布鞋,就请我母亲为她缝制了一双棉鞋,到天冷时穿在脚上,又舒服暖和又漂亮。蒋女士读初中的女儿看到她妈妈穿得好,说她冬天坐在教室里很冷,也想请我母亲替她做一双棉鞋。蒋女士女儿三年高中的冬天,都是穿着我母亲给她缝的布棉鞋度过的。当她考取清华大学去北京前,她说要把我母亲做的那双旧棉鞋找上,带去北京穿。


作者:赵理章

编辑:肖方元 吴悠

(作者:赵理章)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