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大附院重症医学科主管护师梅琼:一梳,梳开患者“心结”

今日镇江讯  3月6日晚8点,结束工作会议的梅琼未多休息,又准备扑向另一轮工作。从2月2日抵达武汉后的这33天,多数日子里,这样高强度的工作是梅琼生活的主旋律。

2月4日,在经过2天的休整和“战”前培训后,江大附院重症医学科主管护师梅琼,与其他来自江苏的第三批援湖北医疗队成员一起,进入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开展救治工作。

“我们由最初的6个小组重新划分为10个小组,4小时一班,24小时轮流上岗。”梅琼说,省医疗队接管的重症病区50张全满的床位,对医务人员是一种全新的考验。

特殊工作环境,更大工作强度,首先带来的是对身体的考验。初到武汉的那段日子,对梅琼来说无比难熬。第一天上岗恰逢生理期,加上从头到脚被防护品层层包裹,梅琼被闷得很不舒服,出现了缺氧症状,“大概工作了1个小时就感觉不行了,恶心想吐”。但是一想到好不容易才穿上防护服,如果吐了不但无法继续工作,还会影响其他同事的士气,前后好几次反胃,她都硬生生地“咽了下去”。

最初的半个月,梅琼一边适应武汉的工作环境,一边了解这里的工作特点,“虽然在镇江也是护理重症患者,但面对的大多是神志不清的病人,几乎是‘0交流’,工作也是侧重机体护理。但是我所在的A组病区收治的新冠肺炎重症患者,虽然病情严重,但是可以正常交流。”梅琼说,这种情况其实对护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实时监测患者生命体征,还要加强营养补给和生活护理。

此外,心理疏导也是梅琼工作中的重要一部分,不管多忙多累,只要看到有谁愁容满面,或者情绪状态不对,她都会上前多问上几句。

每天9:00—13:00是执行医嘱最多的时候。一天,当班的梅琼在做好患者出入院、送药、交接班等工作,快要下班时,看见一名50多岁的患者周阿姨坐在病床上,盯着桌上的饭菜眉头紧锁。

忙到几乎筋疲力尽的梅琼强打起精神,来到她身边,一边喘着气,一边跟她拉起家常。原来,周阿姨因患肩周炎,右膀活动受限,很难持筷进食,护士多次主动喂饭,均被个性要强的她一口拒绝,在周阿姨看来,被喂饭是一件丢面子的事,“说明自己没用了”。

在开导的过程中,细心的梅琼发现,周阿姨的头发有些乱,于是又找来梳子为她梳头。没想到梅琼这一梳,不仅梳齐了周阿姨的头发,也梳开了她的心结,终于卸下心防的周阿姨,流着泪宣泄自己的情绪。

“或许我们无法完全理解患者的内心,但还是要尽量站在他们的角度,从细微处入手,或许就能帮助他们敞开心扉,更好地接受治疗,早日康复。”梅琼说。

除了身心双重护理,对江苏医疗队A组组长梅琼来说,组内护理工作的管理也存在诸多挑战。在梅琼的指导和参与下,A组组员共同摸索探讨,在组内推行起“责任制护理”制度,获得患者好评。 

所谓责任制护理,就是以患者为中心,每名责任护士对患者实行“责任包干”,从入院到出院,为患者提供全面、全程、连续的护理服务。

“我们根据组员的工作年限、专业水平等,分成6个责任制,每名责任护士都负责护理同一组患者。”梅琼说,责任护士不仅对患者的机体进行护理,还对其心理、家庭生活状况等进行全面了解,配合病人康复需要,给予最佳的护理服务。

经过医护人员的精心治疗,病房里陆续有患者出院,半数床位已空,这也是梅琼他们乐于看到的。1个多月的“疫”线工作,30多天的朝夕相处,医护患之间的关系更像是同一战壕里的战友。前不久,一名经梅琼鼓励走出“人生阴霾”的东北大哥也出院了,出院前,他和梅琼还共同约定:

“等疫情过去了,你一定要来武汉,食宿我全包了。”

“也欢迎你来镇江,到时我请你吃饭。”

患者陆续出院,与家人团聚,梅琼却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再抱一抱、亲一亲半年未见的女儿。提到孩子,梅琼坦言“很对不起她”。“自从去年把孩子送到安徽老家,已经半年没见过她了,原先准备今年春节接回身边,后来又因为疫情只能延期了。”梅琼说,自己的丈夫是市三院的医生,这次也上了“疫”线,无法回家,所以2月16日,女儿度过了3年来首个没有爸爸妈妈陪伴的生日,虽然生日当天母女俩隔着屏幕一起吹了生日蜡烛,但梅琼还是深感愧疚,“每次翻出照片,都会流泪”。

不过,在经过短暂的情绪调整后,梅琼表示,还是会以最好的状态投入到工作中,因为在她看来,“如今所有医护与家人的短暂离别,是为了更多家庭今后能够长久的团聚。我相信,只要大家共同努力,一定可以战胜疫病”。(全媒体记者 杨泠  通讯员 羊城 孙卉)

编辑:金凯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