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辈们有个“菜场朋友圈”

前些日子,网友“翠羽黄衫”在微信发了一条朋友圈,称其86岁的姥姥因病在家休息,不能去菜市场买菜和朋友聊天,就让她这个外孙女好好梳妆打扮一番代姥姥去熟悉的摊点上买菜,并捎去老人家对朋友的惦念之情。不少网友看后留言说,原来菜场也有朋友圈,不能忽视长辈们的菜场社交啊!

菜市场这一和柴米油盐的日常息息相关的地方,是阿姨伯伯们扎堆活动的场所,也是常能听见他们真知灼见的地方,更有着许多充满烟火人情味的故事。

孙女代姥姥买菜 捎去老人家的思念

据网友“翠羽黄衫”介绍,她的姥姥每天上午雷打不动的事是去菜场买菜,和熟悉的摊贩们聊家常,还要准备猫饭喂小区里的流浪猫。“前段时间,姥姥因为骨性关节炎在家做治疗,没办法下楼,所以买菜、喂猫的活儿就交给我了。”“翠羽黄衫”说,她不常去菜场,对姥姥经常光顾的那些摊子一点也不熟悉,所以出发前,姥姥对她千叮咛万叮嘱,详细指示一定要去一个叫“布姨”的老板摊子上买鸡肉,还要她捎去老人对“布姨”的问候。除了反复交代,姥姥还提前给“布姨”打了电话,告诉对方当天下午外孙女会去买菜。

回来后,“翠羽黄衫”本以为任务圆满完成,不想姥姥嫌弃她当天没化妆就去了:“我跟你布姨说过你很爱打扮,你今天去,也不化妆,人家一定觉得我在吹牛。”“翠羽黄衫”听了姥姥的话既无奈又好笑,就把对这事的吐槽发了朋友圈。

看了网友们的留言,“翠羽黄衫”说:“原来菜市场也有社交网络和人际关系,我实在觉悟太低,太随意了,我明天就梳头净面,化个舞台妆、贴上假睫毛、穿上紧身裙和四寸高跟鞋去买菜,务必要给姥姥扳回一城。”

热情实诚的老板 教了老师傅不少菜

家住桃花坞的市民王先生前几年退休,从老伴手里接过了每日买菜的任务。于是,菜场就成了他日常社交圈的组成部分之一。

刚退休那会儿,听摊主们一口一个喊他“老师傅”,心里有点别扭,时间一久,倒也听着顺耳了。从前他总当家务甩手掌柜,这几年来菜场买菜,对遇到的不少“自来熟”有着新鲜感:“有时在菜场走着,突然有个人凑过来说我手上的菜看着挺新鲜,问在哪个摊位买的,就聊了几句。有几次挑藕时,稍稍表现出一点犹豫,旁边一个买菜的中年妇女主动向我介绍起怎么挑的经验。”

王先生坦言自己有点死心眼,常去的花山湾菜场有那么多摊位,他就只认那么几家。其中一个他常去买猪肉的摊子,摊主看着年轻,不过30来岁的样子,王先生在这家买过一两回,感觉老板为人热情实诚,后来就成了熟客。他还跟着老板学了不少道菜。“有次我和老板聊天,问‘你会烧肉圆吗?’他说会啊,不等我追问就讲起他家的拿手烧法。我回家试做了一回,口味果真不错,比以前自己做的‘实心肉疙瘩’好多了。”王先生说。

搬家后舍近求远 还是去找熟悉的摊点

市民孙女士在金星菜场有个“朋友圈”:近60岁卖海鲜的老师傅、40多岁卖蔬菜的漂亮老板娘、热情耐心的豆制品摊老板……她每次去买菜都会停下来和这些老朋友聊聊天,若只是路过也会点个头打声招呼。“前阵子我外出旅游,回来就被他们念叨‘好多天没见了’。这种被人惦念有点意外,也有点小感动。”

自从有了这个朋友圈,孙女士买菜也省事了,打个电话给卖蔬菜的老板娘问当天有哪些新鲜菜,给她留一点,下了班去摊位上拿。老板娘把蔬菜用塑料袋装好,孙女士也不过秤,她说:“就是一种信任感。每次老板娘还给我塞点葱、青菜什么的,虽说都是些小东西,但是这种市井的温情是在超市里买菜体会不到的。”

其实,孙女士两年前就搬家了,现住在象山花园,家门口就有菜场,也离江滨菜场比较近。但她“舍近求远”,还是习惯去金星菜场找那几个老摊子,“电瓶车跑个来回也就半个小时,并不麻烦。”

令孙女士印象较深的是,有次她和相熟的卖水果的老板学会了微信支付。那天她钱包忘家里了,老板说下次带来也没事,她怕耽搁久了忘了这事,看到摊子上有放二维码,就想实践看看,让老板教她怎么用。她笑着说:“当时感叹现在卖菜卖水果的都这么时髦了,我才第一次使用。”

喜欢在买菜归来的路上 和相熟的人说说笑笑

70多岁的张女士每天有着特殊的早锻炼方式——从在桃花山庄的家出发步行到就近的公交站,乘车前往朱方路菜场转一转。回程的10路公交车上,她常能遇到认识的也是买完菜准备回家的老人,互相聊着今天买了哪些菜、打算顺带给子女送哪些菜,交流着菜价和菜怎么烧好吃,一路上说说笑笑,时间过去得很快。

张女士说,她现在和老伴两人住,没有和儿子家住在一起。她和老伴的想法很简单,趁着身体还可以,自己买、自己烧,不干涉孩子们的生活习惯。两个老人每天其实吃不了多少菜,去一次菜场多买点菜吃个两三天完全可以,但她还是喜欢每天去转一转,“不管买不买菜都会去走走,相当于是锻炼。”走一走活动身体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她也挺在意买完菜回来的这段路上,能和朋友们见个面聊上几句,“和他们一聊,有什么新鲜事立马就知道了”。

提起菜场朋友圈、有没有熟悉的摊主,张女士对前几个月在桃花坞卖葡萄的一对中年夫妻赞不绝口。“夫妻俩很老实,做生意实在,不会把坏的往袋子里塞,而是告诉我哪种葡萄甜,哪串是今早刚从藤上剪下的,挑给我的都是个大圆润的。我在他们家买过多次,每次都好吃得很,有回我去晚了,他们剩下零星几串要收摊了。我说老板把剩下的都包给我吧,他居然不卖。说这些葡萄都散了,卖相不好,把剩下的卖给顾客他良心不安。我说我不介意,但他还是坚持要我第二天再过来,给我带几串又大又新鲜的。”

(全媒体记者 肖方元)

编辑:金凯

(作者:肖方元)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