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江文化 | 《全唐诗》中有哪些丹阳诗人?诗作多少首?

□ 卢政

唐诗是中国古代文化中的瑰宝,《全唐诗》是极具权威性的唐诗总集。丹阳在唐代曾涌现出一大批诗人,其中不乏名家高手,多人作品入选《唐诗三百首》《千家诗》。经初步查核,《全唐诗》中的丹阳诗人不下于22名,诗总数达1628首以上。若加上长期寓居丹阳的4个诗人的诗,总数达2192首以上,这在古县邑中并不多见。

清康熙内府刻本《全唐诗》

独立成卷的作者

1.储光羲(706-763),润州延陵人,开元十四年(726)进士,初授冯翊县尉,后转汜水、安宜、下郢等县尉。曾隐居终南山,与王维为“伯仲之欢”。后出任太祝。天宝中官监察御史。安史乱后,远贬岭南而卒。他的田园山水诗与孟浩然和王维齐名,同为盛唐时期代表人物。《全唐诗》存诗4卷,共227首。《千家诗》收其诗1首。



储光羲像

2.陶翰,字敏夫,开元十八年(730)进士,次年登博学宏词科,授华阴县丞。累迁太常博士、礼部员外郎等。以一篇《冰壶赋》而名扬天下。他擅长五言古诗,极具风骨。殷璠评曰:“历代辞人,诗笔双美者鲜矣。今陶生实谓兼之,既多兴象, 复备风骨,三百年以前,方可论其体裁。”《全唐诗》存诗1卷,共17首。

3.萧颖士(708-759),字茂挺,南兰陵(丹阳东北)人,梁文帝萧顺之的八世孙、鄱阳王萧恢的七世孙。开元二十三年(735)举进士,对策第一。历集贤校理,扬州功曹参军等职。以高才博学而名扬天下。《全唐诗》存诗1卷,补遗3首,共43首。

4.包何,包融之子。字幼嗣,与弟包佶俱以诗鸣,时称“二包”。天宝七年(748)进士,授太子正字,大历间官起居舍人。曾拜师孟浩然学诗格章法。与诗人李嘉祐相友善。约卒于德宗建中初年。《全唐诗》存诗1卷,共19首。

5.包佶(727?-792),包何之弟,字幼正。天宝六年(747)进士,代宗时任汴东两税使。历任度支郎中、江州刺史、江淮水陆运使、刑部侍郎、秘书监,封丹阳郡公。工诗,《唐才子传》评他:“天才赡逸,气宇清深,心醉古经,神和大雅,诗家老斫也。”《全唐诗》存诗1卷,共38首。

6.皇甫冉(717-770),皇甫曾之兄,字茂政。天宝十五年(756)举进士第一,授无锡尉。安史之乱时,入阳羡山隐居。大历初表掌河南节度使书记,后入朝任左金吾卫兵曹参军、左拾遗,转右补阙。奉使江南,病卒丹阳。曾入选过“大历十才子”。他的诗作《巫山峡》名扬诗坛,人称“三峡诗魁首”《全唐诗》存诗2卷, 补遗7首,共241首。《唐诗三百首》收其诗1首。《千家诗》收其诗1首。

7.皇甫曾(?-785),天宝十二年(753)进士。代宗时任监察御史、殿中侍御史等职。大历间因事贬为舒州司马。大历末任过阳翟令,后回丹阳闲住。善写诗,与兄皇甫冉齐名。高仲武评其诗“体制清洁,华不胜文。”曾入选过“大历十才子”。《全唐诗》存诗1卷,共48首。

8.权德舆(759-818),字载之,幼时随父居练湖权里村。德宗时召为太常博士,改左补阙兼知制诰,进中书舍人,历礼部侍郎,三次知贡举。宪宗时累迁至礼部尚书、同平章事(宰相)。后因事罢相,历任太常卿、刑部尚书、山南西道节度使等职。年六十去世。他是中唐台阁体重要作家。《全唐诗》存诗10卷,共382首。《唐诗三百首》收其诗1首。

9.许浑(800?-871?),出生于北陵村。大和六年(832)进士,历当涂尉、当涂令、太平县令。会昌三年擢监察御史。大中年间累迁睦州及郢州刺史。终老京口丁卯桥村舍,享年72岁。以绝句“山雨欲来风满楼”“万里共婵娟”闻名天下。《全唐诗》存诗11卷,补遗1首,共530首。《唐诗三百首》收许浑诗2首。



许浑像

10.储嗣宗(830-?),储光羲曾孙,大中十三年(859)进士。任校书郎。与诗人顾非熊、顾陶友善。擅长写诗,多有描写山水景致之作,常发尘外之思,警句尤多。《全唐诗》存诗1卷,共40首。

与他人合卷的作者

在《全唐诗》卷三十八、卷一百十四、卷八百零八等诗卷中,有以下丹阳作者。

1.慧侃(524-625),又作慧偘,是误入《全唐诗》的隋代诗僧,曲阿人,俗姓汤。受佛法于和法师,后住蒋州栖霞山归善寺。《全唐诗》中存诗2首。

2.杜之松,博陵曲阿人。隋起居舍人。约唐高祖武德元年前后在世。仕隋为起居舍人。唐贞观中为河中刺史。著有文集10卷。《全唐诗》存诗1首。

3.包融(约695-约764),润州延陵人,为包咸第31世孙。神龙年间(705-706),与贺知章、邢巨等人俱以文词俊秀而名扬于上京。开元中任怀州司马,迁集贤学士,大理司直。工于诗,与贺知章、张旭、张若虚齐名,号称“吴中四士”。殷璠评曰:“融诗情幽语奇,颇多剪刻。”有诗1卷行世。《全唐诗》存其诗8首。

4.丁仙芝(705-?),字元祯,唐开元十三年(725)进士,十八年才涉官场,先后授主簿、余杭县尉等职。生平喜欢喝酒交友,为官清谨。善写诗,颇负诗名。唐人殷璠评其诗风:“婉丽清新,迥出凡路。” 有“盛唐名家”之誉。《全唐诗》存诗14首。《千家诗》收其诗1首。

5.蔡希逸,字隐丘,吴房县令蔡勖之子,排行第四。开元十二年(724)与弟蔡希寂同登进士第,后任缑氏县主簿,官至监察御史。善书法,工诗,殷璠称其诗“体调高险,往往惊奇,虽乏绵密,殊多骨气。”《全唐诗》存其诗1首,断句2。《全唐诗续拾》补收断句2。

6.蔡希周(688-747),字良傅,蔡希逸弟,排行第五或第六。少年为太学生。开元十二年(724)进士, 调补广平郡肥乡县尉。历任监察御史、侍御史兼殿中、膳部员外郎、刑部员外郎。天宝五年贬咸安郡司马。次年因消渴病(糖尿病)卒于官舍,享年60岁。殷璠评曰:“希周词彩明媚,殊得风规”。《全唐诗》存诗1首。

7.蔡希寂,字季深,蔡希逸弟,排行第七。开元十二年(724)进士,历任渭南尉、洛阳尉、金部郎中。善书法,工诗。殷璠评曰:“希寂词句清迥,情理绵密。”《全唐诗》存诗5首。

8.张潮,又作张朝,开元至大历年间处士。善写诗,且有相当高的水准。唐代殷璠汇其诗入《丹阳集》,评曰:“潮诗委曲怨切,颇多悲凉。”《全唐诗》存诗5首。

9.张晕(708-?),又作张翚,开元二十三年(735)进士,官校书郎。萧颖士有《张晕下第归江东诗》。张晕有诗名,殷璠评曰:“晕诗巧用文字,务在规矩。”《全唐诗》存诗2首。

10.周瑀,官吏部常选。善写诗,殷璠评曰:“窈窕鲜洁,务为奇巧”。《全唐诗》存诗3首。

11.谈戭,开元二十年(732)进士,官至长洲尉。有诗名,殷璠称其诗“经典古雅”。《全唐诗》存诗1首。

12.张彥雄,开元间处士,有诗名。殷璠评曰:“彥雄但贵潇洒,不尚绮密。至如‘云壑凝寒阴,岩泉激幽响’亦非凡俗之所能至也。”《全唐诗续拾》存诗2句。

长期寓居丹阳的诗人

《全唐诗》中还存有长期寓居丹阳的刘太真、张祜、朱放、沈彬等人的诗。

1.刘太真(725-792),字仲适,宣州人。少师事萧颖士。天宝末举进士。兴元初为河东宣尉赈给使。大历中拜起居郎,历台阁,自中书舍人转工部、刑部二侍郎,后贬信州刺史。贞元八年卒。《全唐诗》中存诗3首。

2.朱放,约大历中前后在世。初居汉水滨,后迁隐剡溪、镜湖间。大历中辟为江西节度参谋。贞元二年(786)拜左拾遗,辞不就。《全唐诗》存诗1卷共26首。《千家诗》收其诗1首。

3.张祜(约792-859),字承吉,清河人,家世显赫。早年寓居姑苏。长庆中,令狐楚表荐之,不报。辟诸侯府,为元稹排挤,遂至淮南寓居。开成二年(837)十一月之后爱丹阳曲阿地,隐居以终。张祜的诗极有成就,以“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广为人知。《全唐诗》存诗2卷,外补5首,共356首。《全唐诗外编》及《全唐诗续拾》补诗155首,断句8。尹占华《张祜诗集校注》一书收诗516首,颇为完备。《唐诗三百首》收其诗5首,《千家诗》收1首。

4.沈彬(?-961),字子文,筠州高安人。少孤,苦学应举不策。乾符中南游湖、湘,隐云阳山数年。又游岭表,约二十年,始还吴中丹阳。南唐李升镇金陵,授之秘书郎。保大中以吏部侍郎致仕归。年八十余时,李璟以旧恩召见,赐粟帛,官其子。《全唐诗》中存诗19首,断句11联。

编辑:朱超

审核:滕建锋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