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江文化 | 御林将军桓彦范

文/图 王铁牛

1300多年前,中国历史上发生过为匡复李唐王朝的皇权斗争,最后以中宗李显接位,结束武则天称帝的统治。在这场激烈的皇权斗争中,丹阳人桓彦范一身浩然正气,最后却被谗言所害。

从小便有过人胆

桓彦范,字士则,唐高宗永徽四年(653)生于润州曲阿练湖东畔张官渡旁的桓家村。

丹阳练湖桓氏,认东汉太傅荣公(字长卿,为齐桓公后,安徽沛郡龙亢人,官拜太傅)为第一世。东晋年间,国祚羸弱,群雄割据,元兴三年(404)二月,11世祖修公,屯兵润州,刘裕率兵进逼,桓修自知不敌,为延桓氏一脉,命义仆张黑闼携13岁幼子善全公,伪称王氏自军中潜逃至丹阳丹徒交界处的北岗隐住,避过一劫,开丹阳练湖桓氏一脉。善全公定居后,生一子克绳;克绳生二子:续之、引之;续之生二子:聘、耿;耿生一子:法嗣;法嗣生一子:思敏;思敏生三子:彦范、玄范、臣范。桓氏家族子孙繁衍,开枝散叶,后裔迁徙到丹徒东岗、江阴等地,衍生了江南桓氏诸多分支。

桓彦范小时聪慧,才气过人,年轻时注重大节,但不注重细小琐碎的事物,特别是不怕鬼神。

有一次,桓彦范和朋友在练湖边的荒野中喝酒,几个喝得酩酊大醉的人,睡在荒野。到了二更天,忽然出现一个怪物,身高有一丈多,长得十分粗壮。怪物手里拿着长矛,瞪着眼睛大声呼喊,直朝桓彦范等人走过来。其他几个人认为遇到鬼神,都吓得趴在地上不动。只有桓彦范胆大,跳起来大声喊叫,并挥动着拳头向怪物冲去,那个怪物返身往回走。桓彦范在追击时,遇到一棵大柳树,他用手拽断一根树枝,拿着打怪物,发出“策、策、策”的声音,像是打中了虚空的物体。打了几下以后,那怪物趴下,爬着逃跑了。桓彦范越追越急,最后那怪物进入一座古墓之中。等到天亮,大家到那里观察,原来是一个破败的送葬用的纸神像。

以上虽是《太平广记》里迷信的精怪故事记载,但从另一个侧面也可看出桓彦范的胆量来。

“神龙政变”担大任

桓彦范得到雍王府谘议参军、弘文馆学士祖父桓法嗣的教诲。少年时就深晓忠孝之道,决心以晋代的先祖桓冲为榜样,做一个尽忠王室的人。桓彦范以祖恩荫调补右翊卫,在将军府里,从基层做起,任劳任怨。

圣历初年(698),桓彦范担任录事职务,认真负责,升任司卫寺主簿。因平时为人豪爽大方、讲话慷慨激昂,被时任宰相狄仁杰看中。两人交往甚密,遂成忘年之交。后经推荐,桓彦范被提升为监察御史。

长安三年(703),桓彦范升任御史中丞。不久,改任司刑少卿。桓彦范不断接到从集仙殿内传来皇帝武则天病重的消息,甚感不安。作为唐室旧臣,桓彦范亲眼看到武则天篡夺皇位,改国号为“周”后,尚能纳谏,治政尤力。同时也亲眼看到张易之、张昌宗兄弟二人进宫入侍以来,结党营私,干预朝政,朝野担心武则天会突然颁发让位于张昌宗的圣旨。桓彦范冒着生命危险,就刑狱之事屡次向武则天上疏,历陈二张罪恶,慷慨激昂面责二张,满朝为之一震。然而,所有的上疏,如同泥牛入海。

武则天的沉默,使桓彦范萌发了“必须诛杀二张,逼武则天退位,拥立太子李显为天子,匡复唐室”主张,这引起了时任宰相张柬之的关注。神龙元年(705)正月初,张柬之以“贤才”推荐桓彦范为左御林将军,敬晖为右羽林将军,从而为匡复唐室举事,争取到了至关重要的兵权。当时皇太子李显在北门起居,桓彦范便利用禁军将军的身份,拜谒李显,并密陈政变计划,得到太子的赞同。

正月二十二日,桓彦范与张柬之、敬晖等人率五百羽林军向宫中进发,并命李湛、李多祚前往东宫,将李显接到玄武门,禁兵在廊下击杀了张易之、张昌宗。集仙殿里的武则天得知情况后,走出寝殿,用阴森的眼光环顾着殿前的众将士,对李显说:“这是你的主意吗?如今张氏兄弟已经伏诛,你可以返回东宫。”

只见身披盔甲的桓彦范,上前大迈一步跪下,从容地说:“陛下,天意即人心,思李氏已久,但愿陛下能以社稷为重,将帝位归与太子,以顺从天意人心。”字字句句,犹如金石掷地,铿锵有声,震荡着整个集仙殿。武则天不再说话,次日禅位于李显,史称“神龙政变”。

宫中内斗被诬陷

中宗接位,桓彦范被封为宰相。不久,他发现中宗是个胸无大志、庸弱无能、整天只知优游享受的皇帝。垂帘听政的皇后韦氏,柄握重权的太子宾客武三思,使中宗完全成了一个傀儡皇帝。

桓彦范多次上疏进谏:“陛下登基时,曾说要一切依照贞观年间。臣发现历朝帝王凡与妇人共同执政的,最后都导致国破身亡。再说阴凌驾于阳之上,是违背天道的;妇人欺凌丈夫,是违背人道的。所以《尚书》《周易》都认为妇人不能干预国政。臣请陛下以社稷为重,不要让皇后干预。”

桓彦范词语恳切的上疏,引起了韦后的嫉恨,遂与武三思不断以“恃功专利,将不利于社稷”为由,向中宗屡进谗言。他们假以尊重匡复唐室功臣的名义,封桓彦范为扶阳王,赐桓彦范姓韦氏。以赐金银、锦绣、铁券恕免十次死罪、每月初一和十五上朝等封爵,表面尊崇桓彦范,实质架空了桓彦范。

神龙二年五月,桓彦范被贬出朝廷,担任洺州刺史。不久,又以“州政不佳”再贬濠州刺史。驸马都尉王同皎谋诛武三思,事泄被杀。武三思趁机诬陷桓彦范等人与王同皎同谋,暗中指使许州司功参军郑愔向朝廷告发。唐中宗于是将桓彦范贬为泷州司马,并剥夺封爵。

七月,武三思暗中命人将韦皇后淫乱后宫之事大肆宣扬,并嫁祸给桓彦范等人。唐中宗震怒,命御史大夫李承嘉调查。李承嘉按照武三思的意思上奏道:“桓彦范、敬晖、张柬之、袁恕己、崔玄暐故意暴露丑闻,煽动叛乱情绪,托言废黜皇后,实际上是要动摇皇位。”唐中宗便命法司议罪,将桓彦范流放瀼州,禁锢终身。

村民所指即桓彦范墓葬方位

武三思担心桓彦范等人会复起,便采用崔湜的计策,命周利贞假传圣旨。周利贞在往贵州的路上追上桓彦范,残酷地把他翻倒在排列的毛竹片上,来回拖动,骨肉绽开,疼痛而亡,其状不堪目睹。桓彦范的灵柩运回曲阿,安葬在桓氏祖坟地夏墅村酒流湾(现为丹阳经济开发区祈钦村)。

位列凌烟阁功臣

历史终究不会辜负功臣。景云元年(710)七月,桓彦范冤案终于昭雪,唐睿宗追复桓彦范的官爵,赐谥“忠烈”,又赐实封二百户。开元六年(718),唐玄宗李隆基将桓彦范的灵位放在唐中宗的宗庙中。大历十四年(779),唐代宗李豫评定前代功臣,桓彦范位列第一等11人之内。建中元年(780),桓彦范与裴寂、刘文静等34人被唐德宗李适定为功臣上等,又追赠桓彦范为司徒。大中二年(848),唐宣宗李忱将37位功臣的画像挂在凌烟阁内,其中就有“侍中扶阳郡王桓彦范”。

桓彦范宁愿冒着风险,也要挽救于水火之中的唐王朝,是发动神龙政变的五大功臣之一。在他心中,家国天下早已是远超于个人安危的头等大事。为人臣子的忠义,在桓彦范的身上得到了很好的诠释。正是由于有桓彦范们对于家国的一腔热血,唐朝历史才可以散发出迷人的魅力。

明万历乙酉(1585)年,丹阳县令旷鸣鸾(字声和,江西人),在桓彦范宅址上建了“桓公家庙”,同年改柏姓为桓(因宋徽宗立桓王为太子,避讳改姓为柏)。后改“桓忠烈祠”,里面一米高的底座上,有泥塑的酱黄色桓彦范将军坐像,披甲着盔,长须垂胸,双目炯炯,一身浩然正气。祠柱联书“忠魂浩荡昭南峤,靖节巍峨峙北岗”。康熙二十五年(1686),江南提督李讳题匾“清风直道”;康熙三十五年(1696),文林郎马讳光赠“忠烈名祠”匾;康熙三十六年(1697)府宪谈讳允赠“桓公家庙”匾。旧时,县府每年春秋二季派员祭祀。

如今祠堂虽然已不复存在,村庄也拆迁,但桓彦范高风亮节的气质和刚正不阿的品格,却为人们所敬仰。

编辑:朱超

审核:高新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