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航中国 —— 来自蹲点一线的报道|生态兴农,戴庄奏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协作曲”

仲秋,句容戴庄和嘉坞农场内,一垄垄的韭菜在微风吹拂下,飘来阵阵清香。记者就近仔细观察,发现这里的韭菜,叶片比平常见的要更加厚实一些,香味也更浓郁一些。

“这是在全国脱贫攻坚楷模赵亚夫的指导下,采用有机种植的方式种的韭菜。”农场主人王程告诉记者,不单单如此,整个100亩的农场都是在赵亚夫发展生物多样性农业的技术指导下进行“谋篇布局”的。

王程介绍,为发展生物多样性农业,在承包农场的前两年主要是以修复土壤为主,为此他特地向记者展示了当初保留的土壤样本。“你们看,这土的颜色不仅显白、质地硬邦邦的,而且还能清晰地看到旋耕机的刀痕。”为了改良土壤,改善周边生物环境,王程一方面自制醋糟、稻壳炭等有机堆肥,一方面还引进螳螂卵进行孵化,采用以虫治虫、以菌治菌、以菌治病的方式,坚决不用化肥、农药。“你们再看,现在的土壤不仅变得黑黢、松软,而且用手就能进行抓捧。”

经过两年多的休养生息,土壤中的有机质、微生物大大丰富,昆虫、鸟类逐渐多了起来。农场今年也开始产出,由于农产品品质过硬,深受市场欢迎。经测算,农场亩均效益能够达到一万元。

就在离农场不远处的旷野里,今年60岁的农民任广明正在查看水稻长势,不时还用手机拍照。这一片100多亩的镇糯29号,水稻长势良好,再过20来天就可以收割了。

“听说这里采用的是稻鸭共作,怎么没见鸭子?”

“你们来晚了。水稻抽穗时就要把鸭子集中圈养,不然稻穗就成了鸭子的‘盘中餐’了。”任广明笑着为记者解开了疑惑。

“鸭促稻长,稻促鸭肥,一水两用,一地双收。”任广明向记者介绍了“稻鸭共作”的良性生态循环:鸭子能吃稻田间滋生的飞虫和杂草,排泄物就地转化为有机肥料,鸭群田间穿梭的过程相当于中耕,有利于水稻根系生长,在加快水稻吸收养分的同时,还能提升土壤通透性。

“在水稻收割后,会在田里种上红花草,又名紫云英。”任广明接着说,紫云英具有共生固氮能力,通过根瘤转化成自身的氮营养,翻压后直接供给土壤养分,供后茬作物吸收利用。

如今戴庄通过推广醋糟育秧、紫云英绿肥和稻鸭共作等生态循环种养模式,戴庄的化肥年施用量从亩均80公斤直降至零,粮食亩产量从300公斤增至500公斤以上,亩均收益从1500元提高至6000元左右。

说起发展生物多样性农业,厚俊家庭农场负责人汪厚俊——这位赵亚夫的学生也是如数家珍。

厚俊家庭农场种有四五十亩的甜柿,再有个把月就可以上市了,另外还有四五十亩的碧根果、水蜜桃。可以说这个农场就是一块发展生物多样性农业的“试验田”。在农场可以看到,果树下不是被拾掇得干干净净,而是覆盖着一层厚厚的草,成群的鸡则在里面觅食嬉戏。

在果园的对面,挖机正在翻土,准备种上牧羊草,给羊提供饲料。一个有趣的场景是,在挖机刚刚翻土的地方,一群白鹭正在不停地觅食。“这不正是一个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动案例吗?”汪厚俊笑着说道。

他介绍,在赵亚夫的指导下,戴庄村综合利用自然资源和环境资源,尊重自然规律,把全村的山水田林湖草看作是一个生命共同体,按地貌类型进行适宜的生态农业布局,形成了三个层次的生态圈——

第一层次山顶陡坡上,分布着茂盛的生态林,栖息着大量的野生动物,初步形成了森林+野生动物的自然林业生态系统;

第二层岗坡地采用农牧结合生态养殖、种植模式,果树下种植牧草,果林中进行发酵床养殖,形成了农牧结合的经济林有机农业生态系统;

第三层次是梯田和山下的冲田,有机肥和绿肥轮作,种植绿肥期间,稻田中进行畜禽养殖,形成了稻+草+畜禽有机农业生态系统。

这样,从山上到山下,各具特色的三类农业生态系统融合一起,完整地组合成了一个丰富多彩的丘陵山区小流域有机农业生态系统。

据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调查,戴庄村的稻田中夏季发现动物10纲31目127种,比邻村稻田高出6.4倍。

赵亚夫曾说,戴庄有机农业专业合作社要以科技为支撑,发展生物多样性农业,实现经济效益、粮食安全和环境保护有机统一,实现高质量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

如今的戴庄村植被丰富、山清水秀,蛙鸣蝉吟、百鸟啁啾,演绎着一首动人的田园牧歌。

■ 专家点评

镇江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 徐洪:

生物多样性关系人类福祉,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习近平总书记始终高度重视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提出要同心协力,抓紧行动,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共建万物和谐的美丽家园。

发展农业生物多样性既是高效生态农业的基础、目标和手段,也是走向农业现代化的必由路径。多年来,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绿色发展不动摇,在“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保护修复、推进农业生物多样性、提高农业生态利用价值等方面持续发力,成功打造30个市级以上高效生态农业示范基地,已建25个省市生态循环农业试点村;始终坚持科技引领拓新路,全市已经成立“亚夫”农业科技服务团,组建“1+1+N”新型农技推广团队40个,打造各类农业科技示范基地136家,“村—所合作”平台覆盖率达92.6%;始终坚持产业为王谋发展,不断加强和推进种业发展,大力引进行业龙头企业,不断健全农产品种植、加工、储运、销售产业链条,努力让生态农业为乡村振兴战略大局提供更加坚实有力的支撑。(胡建伟 辛一)

编辑:朱超

审核:沈菲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