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建设充满温度独具魅力的美丽镇江

◎马明龙

近年来,全市上下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扎实推进精美镇江建设,生态底色更加鲜明,城乡面貌持续改善,文明程度不断提升。进入新时代,将“精美镇江”提升为“美丽镇江”,是发展理念、工作内涵的深刻变化,是时代赋予的使命任务、镇江拥有的独特禀赋、人民群众的热切期盼所决定的。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落实建设“美丽中国”“美丽江苏”总体要求,研究部署“美丽镇江”建设工作,努力让镇江的自然资源、人文资源绽放出新的光彩,让镇江的城市建设、城市发展释放出新的活力,以可观可感的“镇江实践”回应人民群众的新期待,建设一座充满温度的美丽城市。

确立新目标,塑造更具特色、更加夺目的城市魅力

新形势下建设美丽镇江,既要传承历史基因,又要体现时代要求,不断丰富内涵、拓展外延,让城市魅力更具地域特色、更加耀眼夺目。

一要塑造“山水花园、满眼风光”的生态魅力。一个美丽的城市一定是有满眼风光的。时时有风光,春夏秋冬都有不同风光,白天有白天的景致,夜晚有夜晚的韵味。处处见风光,山、水、城和谐相融,身在城中就可以亲近到山,触摸到水,感受到乡愁。各行各业都展现出内涵上的美。人人享风光,无论是本地市民还是外来游客,都能被这里的风光吸引,找到自己的精神归宿,感受到这座城市的温度。

二要塑造“历史厚重、古今辉映”的人文魅力。镇江有着璀璨的人文气息和历史底蕴,应当不断为其注入新内涵、彰显新价值。要实现自然与人文和谐共生,用人们更乐于接受的方式展示名人、名篇、名故事,让“诗意栖居地”形象跃然纸上。要实现建筑与人文相通共融,让3000多年留下来的历史遗迹在城市中蜕变重生,坚决避免违背城市人文肌理搞标新立异。要实现经济与人文合力共兴,打造出在全国乃至世界有影响的旅游品牌,让历史人文资源创造更多经济价值。要实现城市精神与人文全面共振,守住镇江文化根脉,不断发扬光大,在新时代全面跑起来、做出争雄势,争得城市荣光。

三要塑造“充满活力、很有前途”的发展魅力。人气旺,城市才有希望。她应当吸引人,镇江历来就是一块受人青睐的风水宝地,新时代更要放大吸引人的特质和能力。她应当留住人,提供更多的机遇和更好的服务,给各类人才留在镇江的内生动力。她应当成就人,矢志不渝打造产业强市,为有志人创造更广阔的舞台,引领他们在实现自身价值中成就城市使命。

四要塑造“舒适宜居、和谐幸福”的家园魅力。致力打造有“归属感”的城市。家是宜居的,要围绕“人”这个核心,在“民生七有”上狠下功夫,用一流环境、一流服务提升城市竞争力。家是安全的,要把安全贯穿到城市工作的各环节各领域,用安全感塑造归属感。家是和谐的,深化全国文明城市建设,把“大爱镇江”金字招牌擦得更亮。释放司法善意、执法善意,多用欣赏的眼光看待人,多用激励的方法来干事,让城市充满向上的力量、和谐的氛围。

树牢新理念,把“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贯穿始终

一要紧扣人民需求,优化空间配置。围绕人民群众对生产、生活、生态的多种需求,统筹配置空间资源。严格保护生态空间,在“十四五”规划修编过程中,科学做好山、水、城融合文章。高效利用生产空间,围绕“一体、两翼、三带、多片区”发展布局,统筹配置建设用地资源。坚持“亩均产出论英雄”,避免浪费土地资源。科学配置生活空间,推动城市空间和各类资源的精准梳理与合理分配,构建健康、舒适、有序的城乡生活空间。

二要顺应人民期盼,补齐功能短板。交通基础设施方面,逐步解决中心城区存在道路密度低,没有形成快速路网,主干道交通拥堵,“微循环”不够畅通等问题。市政和公共服务设施方面,卫生、基础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建成区内有约20平方公里的污水管网收集空白区,古运河存在污水直排问题,要有计划地推动解决。商业配套设施方面,既要避免同质化,还要满足好老百姓日常需求,严控增量、盘活存量,逐步优化调整布局,开展差异化竞争,加快做活做强。

三要突出人民主体,推动共建共治共享。要畅通广大群众参与社会治理渠道,推动形成人人参与、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格局。要引入市场手段参与公共服务供给,把能交给市场的交给市场,让公共服务效率更高、效果更好、成本更低。

四要扛起人民重托,用“绣花功夫”建设美丽镇江。关注重点区域,“沿路”深入推进路域环境整治,加快解决路面堆积、违章建筑、马路市场、乱设道口等乱象。“沿线”统筹运用“拆、整、绿、清、遮、管”等方法,扎实推进铁路、高速沿线环境综合整治工作。高度重视细节,扎实解决好店牌店招、户外广告、占道经营、道路板砖破损等人民群众反映比较集中的细节问题。

落实新举措,坚定不移在统筹上下功夫、在重点上求突破

坚持把全生命周期管理贯穿到美丽镇江建设全过程,着眼未来发展、立足当前需要,做到系统谋划、统筹推进。

一是统筹经济与生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施产业强市战略,打牢美丽镇江的物质基础。加强生态环境保护,让人民群众享受到蓝天、碧水、净土。统筹好治污、添绿、留白三篇文章,看得准的主动作为,看不准的主动无为。自觉践行“两山”理念,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绿色工业、休闲旅游等产业,打通生态富民渠道,加快推进经济生态化、生态经济化。

二是统筹规划、建设、管理。规划方面,要从区域协同发展的角度谋划未来发展,围绕镇江发展布局,科学谋划城市“坐标体系”,做到既“接天线”、又“接地气”。建设方面,要注重文化“基因”的传承和保护,千方百计提升城市品位,塑造镇江特有的城市肌理。管理方面,要释放善意,体现城市温度,不能简单地“一刀切”。

三是统筹城市与乡村。以乡村振兴战略为主抓手,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要大力发展生态农业、智慧农业,加大田园风光、民俗风情、特色美食开发力度,带动旅游、养老、健康、电商、地产等产业向乡村延伸,让绿色成为农业发展的最亮品牌。因地制宜优化乡村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加强乡村公共空间治理,让绿色成为农村环境的鲜明底色。

四是统筹硬件与软件。展现文化之美,加大文化遗产的挖掘、整理、提炼、升华等工作,讲好“季子挂剑”的诚信故事、镇江“三怪”的包容故事等镇江故事,不断丰富文化内涵。弘扬精神之美,大力弘扬“大爱镇江”精神,深入开展“全国文明城市”创建,不断提升市民文明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全面汇聚向上向善正能量。守牢安全之美,持续排查整治重点领域风险点和自然灾害隐患,坚决完成“一年小灶、三年大灶”任务。

要重点谋划推进四件具体工作:一是把G312产业创新走廊打造成美丽镇江的新典范。既要考虑好产业,又要考虑好生态、形态,打造生态优美、生产高效、创新引领、交通便捷、体制灵活的长三角战略支点、美丽镇江样板区。二是系统打造“亲山近水”城市特色。要以山为骨,顺着山的形态挖掘自然禀赋和文化底蕴。要以水为脉,充分发挥河长制、湖长制作用,有序推进水环境整治长效治理,全面畅通城市水系。要以绿为底,多做添绿的文章,将绿色空间有机融入城市肌理。三是积极谋划历史文化“七里长街”建设。从铁瓮城到伯先路沿街古迹很多,要有机串联,各相关部门共同参与、认真谋划,努力将其打造成镇江的“城市名片”。四是全面加强城市宣传推介。全力宣传推介城市品牌形象,提高“创新创业福地、山水花园名城”的知名度、美誉度。

构建新机制,加大美丽镇江建设组织推进力度

一要加强组织领导。市里成立美丽镇江建设领导小组,加强高位统筹、高位推动。各地各部门要切实扛起责任使命,加快构建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要全力争创美丽江苏试点示范,积极组织美丽镇江试点示范,充分发挥以点带面作用。要加强美丽镇江建设评估,纳入全市高质量发展综合考核,推动目标任务落地落实。

二要提升工作水平。要开拓眼界格局,学习借鉴发达国家和先进地区的好经验、好做法,创新思路、找准路径。要提升专业素养,真正做到懂城市、会管理、善治理。要提高统筹能力,善于理清复杂工作中的“线头”,抽丝剥茧地找到关键环节,有序推动工作落实。要练就“绣花功夫”,更加注重培养细节能力,努力把每一项工作做到极致,在细微之处见真章。

三要深化改革创新。加大城市建设管理、生态文明、农业农村、社会治理等相关领域改革推进力度,激发美丽镇江建设强大动力。健全完善多元化投入机制,更大力度争取国家、省专项资金,全力引导社会资本投入,为美丽镇江建设提供资金保障。

四要广泛凝聚合力。要强化责任意识、担当意识,加强力量配备、狠抓工作落实。要注重上下联动、左右协同,支持人大、政协、群团组织、智库机构等加强监督、建言献策。要用好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平台,营造良好舆论氛围。倡导全民行动,让每个镇江人都成为美丽镇江的建设者、受益者、保护者。

“跑起来”本身就是一种美丽的状态,这种迎风奔跑的美好状态,释放出一种美好的讯息,让各方面都对镇江有了更强的信心。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幸福是奋斗出来的”,“跑起来”就是一种奋斗的状态。让我们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牢记总书记“镇江很有前途”的殷切嘱托,各行各业进一步“跑起来”,创新思路、攻坚克难,加快建设充满活力、富有实力、独具魅力的美丽镇江,提升镇江的颜值和品质,让“美丽镇江”在中华大地上绚烂绽放,为“三高一争”提供更加强有力的支撑!

(本文根据市委书记马明龙2020年10月19日在全市建设美丽镇江推进大会上的讲话摘编)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