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连载┃77人的“78天”——2020战疫•镇江援鄂医疗队远征纪实(37)

长篇连载┃77人的“78天”——2020战疫·镇江援鄂医疗队远征纪实(37)

王景曙

【续昨日《第八章 走向胜利》之《49.下一站:肺科医院!》(今日3600字)】

50.见证“武汉解封”!

一段时间里,纷至沓来的“解封”,成为各地抗疫取得重要阶段性胜利的标志性节点。而作为“武汉胜则湖北胜,湖北胜则全国胜”的根本写照,4月8日主战场“武汉解封”,在全局层面上更是奠定了无可替代的又一胜利新高度。

始于1月23日,76天前,这座英雄城市“壮士断腕”,率先做出对全国疫情防控大局具有至关重要意义、乃至为世界抗疫争取到宝贵时间的“封城”决策;76天来,生死阻击,“烽火”遍城。当这里“清零”、那里“清零”,当这批队伍撤离、那批队伍撤离,所有对胜利的表述,都不抵一句“武汉终于解封了!”

同是“天大的事”,“封城”是瞬时果敢拍板,而“解封”却非一蹴而就。综合考量下,基于已然稳固的抗疫时局,定于“4月8日零时”全面解封,是早已于半个月前就提前发布的重要官宣。

比发布解封时间表更早,作为由“暂停”转向“重启”、加快修复城市功能的一系列过渡举措:3月22日,武汉全市27个过江桥梁防疫检测点和主城区近80个防疫检查点就已全部撤除;再后来,3月28日,武汉市汉口站、武昌站、武汉站等17个铁路客站也恢复办理到达业务——也就是说,从这一天起,虽然仍不能离开武汉,但可以进入武汉。

回望彼时“武汉封城”,国人瞩目、全球瞩目;今朝“武汉解封”,同样成为国内外关注的“第一聚焦”。解封当天,“国家第一媒”《人民日报》在头版安排了“本报武汉4月7日电”,报道题为《4月8日零时起——武汉市解除离汉通道管控》,因为纸媒时效滞后一天,本篇报道的主体内容实际上仍为“预告”;而次日,该报第三版同时刊发了《“团结起来,我们终将战胜疫情”——国际社会关注武汉解除离汉通道管控措施》等多篇报道,传递“武汉解封”引发的“全球效应”。

相比纸媒,央视能够实时跟进,先是在4月8日零点“江汉关钟声响起”的前后进行现场直播,当晚《新闻联播》以3分26秒时长,多侧面报道了“武汉解封”。

而自1月23日以来每周5期、共36期,一期不拉持续关注疫情的央视《新闻1+1》,4月8日当晚,理所当然以全节目内容强势报道“武汉解封”。节目一开场,“如果用两个关键词来形容”解封前和解封后的武汉,白岩松给出的选择分别是:“生命”与“生活”。

与之同时,社交媒体平台上当天记录“武汉解封”的各种话题(视频),持续霸屏热搜,动辄瞬间达到数十万、数百万乃至数亿的阅读量(点击量),一则“#好久不见#”的话题阅读量更是超过31亿。

公路方面,4月8日零时正点,指挥人员一声令下,“随着第一辆小客车”率先出关,成批的车辆疾行通过武汉西高速路口;铁路方面,越过零时十余分钟后,由西安始发、经停武昌、终点广州的K81,成为“解封”后第一列驶入武汉的列车;航空方面,当天上午7点24分,东航MU2527航班从武汉天河国际机场腾空而起,标志着“离汉空中通道”也正式恢复……

4月8日,已是有镇江援鄂医疗队员挺进湖北的第三个月份,确切天数是第74天。这个时候,77名镇江队员中的60人已先后参与了4个批次的归来——其中,黄石方面的队员全部归来。这个时候,镇江仅剩冯丽萍等“江苏三队”中的17人仍坚守武汉,由此,他们有幸身临其境地见证了这一重要历史性时刻。

零点解封这一刻,冯丽萍、尹江涛、孙科、殷慧慧等队员正身处肺科医院ICU—A区里上班,与往日情形略有不同,当班每人防护服的胸前都贴了一张“武汉重启!”标牌,上面并且记录着具体时间与“江苏第三批援湖北医疗队”内容,“是我们三队一个医生自己制作的”,冯丽萍当时在ICU里高扬右臂拍下了一张纪念照。

冯丽萍等几位护士是凌晨1点下班,所以,当走出“里外两重天”的ICU,返回驻地途中仍有机会感受到“那种浓厚的氛围”。而尹江涛医生的班次是要到8日上午9点,他讲述,虽然当时没能看到外面的灯光秀,但大家都很激动,“毕竟迎来这么一天,也有我们的一点点小贡献。”相比之下,尹江涛多少还是“羡慕人在驻地的队友”,他们可以“零距离”见证解封。

与冯丽萍等人形成交接,伏竟松及赵甜甜是当天凌晨1点开始上班,解封这一刻“我记得我们是刚上大巴车”,“外面灯光秀太好看了”。赵甜甜回忆,往常一般都是比班次提前两小时就会动身,那天算是出发迟了,“可能司机就是为了让我们看解封”。

这一刻,“躺在床上听着轮船汽笛声”的凌蓉,在归来后的工作小结中这样写道:“2020年4月8日这一天我永远忘不了,眼泪瞬间而下……那一刻我突然明白了自己此行的意义。”在凌蓉的见证里,这座曾经“晚上六七点钟安静得像凌晨三四点”的城市,是“我看在眼中一点一点慢慢好起来”,如今即将重新恢复真正意义上的活力。

当天也休息的梅琼,在零点武汉解封的钟声中感受到“就像过年时在守岁的感觉”。房间在15层的梅琼,因为“视野比较好”,所以就没下楼去江边,透过窗户她拍下多个视频片段,左右移动的镜头因室内反光,将梅琼本人头像也隐隐约约融入了拍摄画面——从而赋予更“个性化”的纪念意义。

零点“读秒”之时,江对岸,灯光秀每闪动一次,代表一个数字,伴随这样的节奏,“10、9、8、7……”窗户外面楼下江边,传来人们激情高昂的齐声倒计时——他们中有专程去体验这一刻的援鄂队员,也有酒店员工,“大约20人左右”。梅琼回忆,随后,在零点到1点之间“朋友圈整个刷屏了”。

刘宁利讲述,早在快接近零点的时候,群里的伙伴们就开始“商量着要不要下楼去看”,与梅琼一样认为自己“视野开阔”的她,最后也选择留在房间里,一边观看江对岸灯光秀,一边“看楼下的人欢呼”。刘宁利同样拍了很多解封之时的小视频,并且还从群里、从朋友圈里下载了很多“别人拍的”。

前一天夜里9点下班的王玉、刘子禹、李鑫等人,回到驻地后赶上了这一刻,并且他们三人都在下楼去江边等待的人群里,“风很大,还是挺冷的”,但根本没人在乎这个。回味自己当时的情绪,王玉说,既替武汉高兴,也替自己高兴——感觉“这次离回家应该真的不远了”。

解封后的凌晨零点40分,王玉终于闲下来发出一条朋友圈,视频以外,所配文案情真意切:“我曾在凌晨的班车上见过武汉最萧瑟昏暗的时光,也有幸与大家一起在零点的钟声响起时见证武汉重启。绚烂的灯光展示着这座美丽城市该有的风采,与武汉在一起的67天,充满着感动,充满汗水和泪水,这是一段刻骨铭心的记忆。你好,武汉!我与你肩并肩,我们一起走下去!”

与王玉同时下班回到酒店的李鑫,洗漱完毕后,先是一口气将“味道实在太好了”的两桶泡面送下肚,然后“差不多11点半”就下楼去等待了,那一刻“鼻子隐隐作酸”。李鑫说,“今年武汉人民可以说没有过上春节”,而这一刻“就是他们的春节”。

感怀在胸、不吐不快的李鑫,从江边回到房间后,以“水龙吟”为词牌,又迅速创作出一件作品,并抢在王玉前面于零点22分就上了朋友圈:

水龙吟·江城大捷武汉解封

东风吹暖新春,齐聚共饮美佳酿。

福瑞融融,佳时难料,瘟邪蓦起,

年少更事,沙场扬鞭,如履薄冰。

狼烟蔽日起,剑指沧桑,誓荡尽、滔天浪。

九州策马至,江城捷、傲然花开。

万家灯火,奔走相告,鼓乐齐鸣。

日夜之行,衣带渐宽,终犹未悔。

自斟清酒饮,望云卷云舒,花开花落。

词末李鑫补白“解封之日,等待了太久的武汉城,这一刻我与你共同见证”。朋友圈发出十余分钟,王玉在后面跟帖“李老师又写诗了,把我的石头拿来,我要刻下来”,李鑫表示不解地回复“之前(你说)用本子,现在怎么用石头了”,王玉再复解其意:“这段比较刻骨铭心,纸张风化快,石头存得久点。”

这首词也是李鑫《“词”记援鄂》的“收官之作”。前线归来后,他在工作小结中又补充回首了“武汉解封”这一刻的心绪:“灯光打出了各个省份的名字,致敬各个援鄂医疗队。我眼中再次泛起点点泪花,抗击疫情中感人的一幕幕浮现在我眼前:忘不了大雪纷飞中吃泡面的检疫人员;忘不了奔波在武汉街道配送物资的外卖小哥;忘不了在空荡街道上仍然坚持工作的环卫工人们;更忘不了那些已永远留在这个冬天的人……”

早在1月23日“武汉封城”这天上午,包华成曾发出一条朋友圈为此举叫好:“好消息(鼓掌表情)”。这时的包华成无法预知自己后来也成为驰援武汉医疗队中的一员,结束体育中心方舱医院战斗后,于3月17日归来。

“封城”意味着武汉人民将付出巨大代价。亲身经历了前线岁月后,对给人打针一点不疼的“包一针”而言,这样的“叫好”其实让自己背负着某种针刺般心疼,他仿佛为此“欠下什么”。他决意要补上什么。

为迎接4月8日的零点,把宝宝安顿睡着后,包华成就一直坐守电视机前,妻子也陪在身旁,“她平常时候一般不会这么迟睡觉”。解封钟声响起的那一刻,包华成激动得“差点大声喊出来”,“感觉之前的所有付出都是太值得了!”妻子当时也由衷感慨:“武汉封了这么久,才换来了我们的今天。”

在黄石结束战斗的肖花,是于3月20日回到镇江,而“被父亲赶回武汉”的妹妹一家仍在武汉,4月8日解封后,妹妹兴奋地在微信上向肖花透露自己的安排计划:“我要带孩子去森林公园转转,感受一下春天,再不感受就要进夏天了。”

【明日请看《第八章 走向胜利》之《51.援鄂“收官”!》】

编辑:解列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