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人才风采录 | 陶然:用热爱与奋斗书写更多精品力作

今日镇江讯  初夏时节,上午9点不到,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培养对象、“金山英才”陶然来到市文化馆的创作调编部,开启一天的工作。这位作家的工作便是在感受镇江这座城市的风骨中创作精品力作。

“一晃16年过去了。还记得刚进入市文化馆时,我的年龄是全馆最小。先在办公室,后来到文艺部,从小品、小戏的剧务,到扛道具、订盒饭、跟导演、做速记,经历了摸爬滚打。当时觉得是真辛苦,回头看来却都是无价的经验。这是人生阅历的积累和创作能力的修炼。”说起与镇江的缘分,陶然说,2006年他刚到镇江,人生地不熟,一个人租住在青云门,但他积极尝试着融入这座城市。从原来的写小说、散文,到目前的编剧,在他看来,创作不同的文学样式没有捷径,为尽快熟悉编剧工作,陶然坚持从一线干起,大量练写,学习观看戏剧、话剧等视频作品,这样创作起来才能知根知底。

刚上班的第一年,单位排小扬剧《老歪拜年》,陶然就积极争取机会做剧务,全程体验剧组的运转流程和模式。“当时从省里请来了范继信导演,整个任务排演大概有三四轮,每轮差不多一周,我就全程跟着大师学。一方面做剧组的后勤保障,一方面现场文字记录。”

坚持不懈,终有收获。陶然的个人事业从2008年左右开始绽放光彩。个人创作的小品《情鉴》正是他第一部进入省五星工程奖决赛的作品。在他看来,这部作品获奖的珍贵之处不在于荣誉有多高,而在于这是自己主动寻找挖掘的创作灵感与素材,并非工作中的“命题作文”。“创作的灵感和状态很重要,灵感来了必定是拿起笔在纸上写,这个习惯一直保持到今天。我觉得一方面源于职业敏感度,另一方面也是我们文艺工作者扎根生活为人民创作的使命感。”

陶然认为,一名合格的文艺工作者就应该为人民奉献好的创作。“我常常走进群众生活、生产中去挖掘素材,比如入乡随俗了解当地的乡村风土人情,创作一些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作品。”扎根镇江的16年里,陶然创作了近百部小戏小品。2021年,由他编剧的院线电影《寻人启示录》在院线上映,此后入围香港国际青年电影节,这也是镇江本地制作、全国院线上映的第一部电影。

凭借着辛勤奋斗与天赋,陶然已在所从事的领域获得一定成就。目前,他已是中国作家协会、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是省作协签约作家,担任市作家协会副主席、市戏剧家协会副秘书长、市群文学会秘书长等职,并入选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培养对象、镇江“金山英才”高层次领军人才培养计划暨第六期“169工程”培养对象、市学术技术骨干、市首期“金山文化人才”计划培养对象、“镇江市十大文艺新锐”。

“今年下半年我还会出一本新书,这也是我人生中的第一本剧本集。”专访临别,陶然告诉记者,出书对每位热爱文字的人来说都是一件盛事。他还说,作为一名文艺工作者,表象来看,对个人成长成绩的评价就是荣誉和奖项,出了多少短篇小说、中篇小说、散文集,而内在靠的是勤奋和天赋,有毅力和感悟力,个人专业上要不断精进、创作、打磨、提升。从事自己的职业,绝不是应付交差,一定是积极主动,更多的是保持热爱,真正做到对社会群体的人文关怀。“同时也要有奉献精神。往小了讲,对同事同行应该多一些帮助与关心。往大了讲,多做一些对社会有益的公益善举,并且一直坚持下去。”(全媒体记者 谭艺婷 通讯员 赵伟)

编辑:缪小兵

编辑:沈菲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